7月7日至8日,“第四届中国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热点与趋势研讨会”在上海市教育科学院召开。会议由教育部语信司、上海市语委指导,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承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参与联合主办;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上海市语文学会协办。
来自语言政策与规划专委会、全国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专家、中青年学者等120余人出席会议,并围绕语言政策与语言战略研究、语言生活研究、汉语本体建设与应用研究、外语政策与外语教育研究、语言政策国别研究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我中心主任苏新春教授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教材塑造世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选文》的学术报告。苏教授从民国时期语文教材中的外国选文为切入点,通过对民国时期数套语文教材中外国选文的统计,得出“民国初期的小学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内向’‘自指’的;会话性教材全部是‘内向’‘自指’的;‘外向’关注度最大的是30年代出版的‘世界书局’版国语教材,”并就教材中的“涉外国家”、“涉外主题”作了进一步分析。苏教授由点及面、由远及近地讨论了我国“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特点及社会应用价值,总结出“教材是有目的、原则、标准,精心挑选造就的认知世界;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教材经过教育学、心理学、认知学、儿童行为学、教学法精心包装而成的规定读物;教材是塑造、影响、铸就一个人世界观、世界体现最重要的材料;要正确认识教材的‘普及性’‘普世性’‘儿童性’‘多样性’‘自由性’‘差异性’等特性。”

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宇明在对会议作学术总结时指出,回顾近年中国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三方面的成绩。一是形成了深厚的学科底盘,二是学术研究对国家语言政策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三是中国的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取得了成效,获得了国际学界的关注、认可和高度评价。当前,我们正进入语言矛盾的深水区,正处在文化大变动、人口大移动、智慧科技大发展的时代,这是我们学术研究的“金矿时代”,如何应对和解答时代提出的问题、利用好学术金矿,是语言学研究面临的重要任务。希望青年学者们做好学术研究,反哺社会需求,创造学术话语,肩负起学术使命。

中国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学术研讨会是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专业委员会的学术年会,会议决定第五届年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热点与趋势研讨会是上海市教科院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每年举办的学术会议,旨在研判热点、分析问题、把握趋势,并为《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语言生活蓝皮书)的编撰工作提供咨询指导意见。会议期间,组办方还召开了语言政策与规划专委会理事会议和《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编委会全体会议。
列席本次会议旁听的中心成员还有2015级博士生孙浩峰、2016级博士生龙东华及硕士毕业生赵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