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为国家语委所属共建类科研机构之一,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与厦门大学共建。2005年6月9日教育部语信司司长李宇明与厦门大学副校长李建发在京签署共建协议书。2005年6月19日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袁贵仁向李建发副校长授牌。2013年10月31日续签协议,开始了为期五年的第二个共建期,并更名为“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2019年4月15日在京签订了第三期共建协议,组建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现为第三个共建时期。
< 教育教材研究的意义>“语言作为一种国家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教育教材中的语言状况是整个社会语言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它对整个民族的母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乃至所有的知识教育体系,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的成立,标志着可以对教育教材的语言现象进行实时的动态监测、分析和研究,可以最迅速、最广泛地了解语言现象的动态变化,为国家的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和语言教育等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更积极有效地促进和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健康发展。”(摘自:教育部语信司、厦门大学《共建“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协议书》)
现中心主要任务为:
1、建设教育教材语言资源库,对教育教材语言应用状况进行监测和研究。
2、探索教育教材语言性质、规律、特点及语言学习规律。
3、完成国家语委专项任务,提供咨询,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制订与实施提供依据。
4、研究台湾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及语言政策,促进两岸语言文字界交流与合作。
(一)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是中心的学术指导机构,负责指导制定科研规划、规划实施、项目申批、评审鉴定及其他重大科研活动的筹划与落实。
主任:文秋芳(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委员:陈双新(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审定委员)
耿 虎(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常务副主任、教授)
郭 熙(暨南大学教授,海外华语研究中心主任)
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
苏新春(厦门大学教授,教育教材语言研究中心主任)
陶 己(广东教育出版社社长、编审)
王 岱(北京第八十中学,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审定委员)
文秋芳(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
谢仁友(人民教育出版社辞书编辑室主任、编审)
杨书松(厦门第六中学,福建省语文特级教师,福建省教学名师)
余桂林(商务印书馆辞书编辑室主任、编审)
赵世举(武汉大学教授,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周洪波(商务印书馆总编辑、编审,语言资源开发中心主任)
(二)管理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是中心建设的管理保障部门,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督促检查,在科研条件、人员配备、经费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
主任:杨斌(厦门大学副校长)
委员:高和荣(厦门大学社科处处长)
朱 菁(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代 迅(厦门大学中文系主任)
苏新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三)科研中心
主任:苏新春
副主任:郑泽芝、杜晶晶
中心在第三期建设中进一步整合科研力量,凝练方向,凸显特色,设立三个研究室。
第一研究室:基础教育教材语言研究室
主 任:李 焱
副主任:孙园园
成 员:钱奠香、曲志强、肖模艳、郑泽芝、周美玲
顾 问:陶己、陈双新、杨书松、王岱
第二研究室:汉语国际教育教材语言研究室
主 任:金 美
副主任:卜祥忠
成 员:陈明娥、李安、孟繁杰、王娟、赵蓉、洪桂治
顾 问:耿虎、郭熙、余桂林
第三研究室:语言政策与台湾语言文字研究室
主 任:杜晶晶
副主任:赵怿怡
成 员:陈文革、郭光明、李磊、孙浩峰、苏新春
顾 问:李宇明、周洪波、赵世举
中心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队伍为核心,依托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技术处理中心等学科力量。合作单位有厦门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文教融合平台、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厦门大学南光一号楼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
邮编:361005
电话:0592-2181423
网址:http://ncl.x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