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8日至20日,由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与北华大学、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渤海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学术研讨会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成果再开发高峰论坛在北华大学隆重召开,受邀出席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有30余位。北华大学副校长杜培革、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主任苏新春、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秘书长郭龙生、渤海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夏中华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分别为大会致开幕辞。
研讨会期间,与会的大陆、台湾学者进行了4场主题演讲和讨论,议题涉及语文教材、学科教材、辞书、词表研制、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等。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主任苏新春教授针对基础教育学习性词表添加必要信息的问题提出了重要意见;中心副主任郑泽芝教授对学科教育存在的语言问题和需求,学科教材语言研究的必要性、研究内容和方法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富有开拓性的建议;中心在读博士生赵苗、周东杰、硕士生杨苗苗分别就中、美小学《科学》教材在句类、问句和多模态使用的差异性进行了报告;中心研究员杜晶晶、孙园园介绍了两岸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文言文选文多维度对比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中心培养的学者山东大学李安博士在会上发表了汉语水平大纲词表研制应综合考虑词频与义类系统的统计报告;此外,该中心培养的学者刘锐、王珊、周美玲的论文亦被收入本次会议的论文集。
本次会议特设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成果再开发高峰论坛,在论坛上,苏新春教授、吴格明教授等学界专家和一线教材编写专家对科研成果转换的形式和要求、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在研讨会的最后,中心副主任郑泽芝教授对为期两天的会议做总结发言。郑泽芝教授认为本次会议论文主题集中、问题覆盖面广且讨论深入,所涉主题的语文教材研究、学科教材研究、辞书、词表研制、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的相关报告为教育教材语言研究及相关资源建设增添了新的研究内容并拓宽了研究视角;另外,面向教育的语言智能研究及应用、大数据、可视化等新方法的展示别开生面,研究的成果令人瞩目和期待。与会专家对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纷纷表示肯定,在热烈的气氛中,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史金生教授宣布会议圆满闭幕。
教育教材语言学术研讨会是由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牵头发起的,旨在从国家需要出发、以教育教材语言研究为落脚点,为教育教材的改革提供资源建设和理论支撑,本学术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