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江西南昌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平远教授到访我中心,了解了我中心概况与发展,并与中心的师生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晚上7点,周教授在厦门大学人文学院101报告厅还为厦大学子带来了一场名为“中国‘革命文学’论争之由来”的讲座。这次讲座由厦门大学中文系王烨教授主持。

周平远教授在讲座开始先讲述了自己与厦大的缘分,30多年前,他就希望一睹厦大风采,不想30多年后,才得以成行,偿其所愿。
周平远教授在谈及“革命文学”时,首先提到了成仿吾1928年发表在《太阳月刊》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并由此展开,向我们介绍了“革命文学”论争之由来。周教授谈及了五四运动的“启蒙”与“救亡”,并列举了胡适、李泽厚、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的不同评价。对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周教授运用一系列史料介绍了国民党从“容共”到“清党”的转变过程。最后他也提到“革命文学”在政治中所发挥的作用,“革命文学”以文艺暴动的方式策应了武装暴动。

周平远教授的讲解,引发了大家的积极思考与讨论。围绕着“新左翼文学”名称的合理性,如何区分文学史学,以及土地革命方面的一些研究,大家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周教授也作了详细的回答。此次讲座圆满成功。

周平远教授简介:
周平远(1950—),江西新干人,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完成2项,在研1项(重点)。
出版学术专著6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代表作《维纳斯的历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2006修订版、2012再版);《文艺社会学史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出版。
研究成果获江西省优秀理论成果奖、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江西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等十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