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晚7点,2015级语言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孙浩峰,在南光一201室为大家带来了题为“有关异读词审音问题的思考”的精彩报告。
孙浩峰首先介绍了异读词的定义及其形成的原因,简要梳理了自1982年12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发布以来,三十多年里普通话审音工作不断精进的过程。
在收集整理这方面材料的过程中,他注意到:随着我国语言生活的发展,原有审音与变化了的语言事实差异很大,这也是国家语委于2011年10月启动了新世纪的审音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他开始尝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两套初中语文教材生字中的异读词进行统计,并以抽样方式做认读调查。在这次沙龙活动中,孙浩峰以他所参与撰写的论文——《初中语文教材异读词的调研与思考》为基础,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积累的经验,并在最后抛出了“审音应该遵从语用实际还是遵守专家规定”这个问题,供大家交流讨论。

在随后的自由提问环节,有同学就调查问卷中题型的设置等问题向孙浩峰提问,在来回的探讨中,大家对《审音表》的研制有了更多思考,留待今后作进一步研究。在融洽的氛围中,本场沙龙持续了近两个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