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海峡两岸的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
两年前的2015年春天,我们在福州召开了首届“两岸语言文字调查研究与语文生活”研讨会。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在沁人肺腑的茶香中,大家畅所欲言,高见迭出,求同化异,其乐融融。个中趣事,如昨日之事,浮现在眼前。会上高见已经“物化”为论文集,将思想物化,利于进一步思想。
而今,诸位又聚首厦门,听涛南普陀,弄琴鼓浪屿,品金门高粱之醇,谈语文生活之妙。而我近来腰疾复发,“腰者,要也”,因腰疾而不能得“要领”,不能与诸位纵论同乐,只能通过文字向会议表示祝贺,问诸位安好!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用于交流的。我们要特别关注现实语言生活,关注两岸语言交流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通过交流解决交流中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语言信息化已经走过数十年的历程,经“互联网+”即将进入“语言智能”时代,人类开始与智能机器人协同工作,一些行业要消失,一些行业待改变,一些行业会新生。我们也应该在语言智能的背景下,考虑两岸的语言交流问题,协力推进两岸语言生活的智能化。
近日,《全球华语大词典》出版发行。《词典》努力倡导“大华语”的概念,将大华语定义为“以普通话/国语为基础的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就“大华语”的视角看,海峡两岸的语言交流,两岸语言学家的交流,直接关系到全世界华人的语言问题,因为“普通话”和“国语”是大华语的共同基础。
事业的发展,需要老专家做中坚,起“中流砥柱”的作用;但也更需要青年人的加入,需要青年人的激情和创造力!欢迎更多的青年学者加入两岸的语言交流行列!祝厦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李宇明
2017年12月1日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