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元智大学罗凤珠老师、北京大学吴云芳、刘扬老师来我中心作讲座

发布时间:[2011-11-06]  阅读次数:

        10月6号上午,台湾元智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罗凤珠老师,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吴云芳、刘扬等老师来我中心分别作了三场讲座,题目分别是《植基於詩詞文學特性的詩詞語言處理及研究之應用》、《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法》、《中文概念词典与词义问题探索》。出席人员主要有苏新春教授、郑泽芝副教授、李焱副教授、赵怿怡老师以及应用词汇学、对外汉语教学、计算语言学等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讲座由中心主任苏新春教授主持。我中心老师和同学们对三位老师的讲座内容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也会不时打断三位老师的发言,提了一些大家很关心和疑惑的问题,三位老师也都一一作了回应。6号下午,苏新春教授作了题为《现代汉语类义词库建构及思考》的报告,主要是对义类词典的研制思路、过程、方法、遇到的问题等作了详细介绍,罗凤珠等三位老师也对苏教授的报告产生浓厚的兴趣,提了很多他们比较关注的问题,苏教授也都一一作了解答。整个讨论过程气氛比较热烈,展现出各位老师和同学对学术研究和讨论的极高热情。

        会后,同学们继续关注几位老师的报告内容,又认真阅读了老师们的讲稿,并在第254期语言学沙龙上对各位老师的报告内容进行了讨论,主要是围绕老师们报告中涉及到的词汇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大家认为,罗老师的此项研究实属不易,语义概念分类以及语义标记是一项很大的工程,一定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最后研制出的语义概念检索系统,对诗词教学及诗词的生成都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同时,同学们对罗老师的语义分类方面也存有一些疑惑,如她分成的“人、事、时、地、物、其他”这六类的分类标准是什么以及单列出“其他”一类是否合适的问题。大家还讨论了吴老师的报告,认为她借助于数学和计算机手段研制出的语义相似度检索平台确实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研究,显示了吴老师跨学科研究的高超能力。同时,也有一些同学利用这个平台进行检索后发现了一点问题:一些词语检索出的结果和被检索词并不都是相似关系,有些是相关关系。此外,大家也讨论了刘扬老师的报告内容,认为构造双语WordNet的焦点与难点正如刘老师自己所言,在于两类不同的知识体系和概念对应方面。


        总之,三位老师的报告都是目前词汇学领域研究的前沿,这些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同学们都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