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以来,语义系统一直是语言学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从最初的理论探讨到分类词典的出现,从计算机用语义系统的研制,到各具功能的分类体系的探索,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1期“语言国情研究”专栏刊出语义系统研究专题,选取了三篇论文,从总体、《现代汉语分类词典》(TMC)的五层义类建构、汉英之间概念体系的异同三个角度作了若干探讨。
本期专栏由苏新春教授主持。他从理论上探讨了语义系统的多属性与多功能。首先,语义世界、语义系统、词义系统是三个不同的概念。语义世界是用语言再现了的客观世界;语义系统是研究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需求而建构出来的意义系统。词义系统是研究者立足于“词”的基础、围绕“词的意义”而建构出来的语义系统。其次,语义系统是客观性与主观性、普适性与民族性、通用性与应用性等多种矛盾属性的综合产物。语义系统的建构都在客观世界中有所本,同时又受研制者对语义世界的认知、取舍,对系统的目标、功能的定位所限。再则,语义系统是多功能的:服务于人或服务于机器,满足人的认知、学习、交际需求与满足机器的计算、测量。文章最后谈到,比较语义系统,关键要看语义系统的性质、功能和研制方法。
洪桂治撰写的《论基础语义类的形成》是我中心“《现代汉语分类词典》课题”的研究论文之一。该文以五级义类的形成为中心议题,探讨了义类的组成单位、义类组织关系、义类之间的关系以及相邻义类、上位义类、体系结构本身对五级类构建的影响。
刘扬、陆顾婧以《中文概念词典》为研究基础,实证考察了汉英双语概念对应的实际情况及所能达到的词汇化程度,探讨了不同语言概念体系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