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新闻发布会媒体报道情况

发布时间:[2011-05-18]  阅读次数:

 
 

 

中央电视台

 

CCTV-13新闻频道 简讯一则

 

20110514上午8:09

 

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日前发布了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中国人汉字书写能力呈下降趋势,对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已经开始制定中小学生写字标准,并将在中小学增设写字课程,据悉,写字标准涉及到楷书、行书和隶书等,有望在年内发布。

 

 

人民日报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表示 2010年成微博元年

 

人民日报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张烁)12日上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将2010年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教育部透露,《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纲要”)即将公布,目前正在制定中小学学生的写字标准和具体提升写字能力的相关标准。对于“高中语文教材删除鲁迅作品”的传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作出回应:只是微调,没有大调整。

 

这是教育部、国家语委第六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认为,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具有信息传递快、保真性强的特点,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见闻、感想,对网民极具感召力。生活在“微时代”的人们在经历着由微博引发的传递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微革命”。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介绍说,纲要起草于2008年10月,其征求意见稿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语言文字工作的成绩经验,将语言文字事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提升公民的语言能力和国家的语言能力问题。提到“学生汉语能力下降和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时李宇明表示,教育部和国家语委非常关注学生写字能力问题,目前正在制定中小学生的写字标准和具体提升写字能力的相关标准。

 

去年9月,有微博声称:“《药》、《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等鲁迅名篇已从高中语文教材中剔除了。”续梅对此回应说,目前各地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大概是六套,其中五套没有更改鲁迅的文章。另外一套教材是用鲁迅的另一篇文章替换原有文章,只是微调,没有大调整。她表示,今年教育部已经全面启动了义务教育教材的修订工作。

 

报告透露,旨在保存现代中国人说话方式的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正在建设中,《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调查手册·汉语方言》编纂出版。对方言、特别是濒危方言,报告认为应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整理和开发应用。

 

摘自: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14624615.html)

 

 

光明日报 2011-05-14)

 

 

消解经典 还是迸发生命力?

 

 

 

你将如何回顾过去的2010年的语言生活?相信不少人会用到“给力”这个词。事实上,纵观2010年,在“给力”的背后,我们还有着更鲜活的社会语言生活。

 

  1月,由于某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取消语文一科,引发舆论指责。“短视、不负责任”等质疑不断,还出现了“拯救语文教育危机”、“拯救母语”的呼声。

 

  2月,某报“闲话”版引来不少闲话。文中一句话写道:“到上海浦东……都说普通话,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不少老上海人觉得“很伤感情”。

 

  6月,为了提升亚运会软环境建设水平,广州市政协在网上进行“关于广州电视台播音情况的调查”,有网友发出微博认为,广州电视台要取消粤语,顿时“粤语危亡论”四起。

 

  当然,还有不少反映社会生活的“热词新词”涌现,“世博会”、“玉树地震”、通胀带来的“糖高宗、蒜你狠”。热闹?还是无序?有生命力,还是消解经典?今天,教育部、国家语委召开的《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新闻发布会,对我们的语言生活状况进行了总结。

 

  微博、新词、热词反映社会图景

 

  “在欣欣向荣的时代,词语一定欣欣向荣。”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说,“语言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新鲜活泼,尤其是那些带有鲜明草根色彩的新词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传播迅速,影响广泛。”的确,“~族”、“~门”、“~奴”、“~二代”等等,这些使用率居高不下的词缀呈现“羊群效应”,每年都会形成几个新的“词语群”。

 

  2010年的“高频汉字”体现了年度用字特点,记录了社会生活。去年,使用频率明显增高的汉字有:博、世、杯、住、控、涨、灾、蒜、玉、树、微、虾等。让不少人感叹:“每个字背后仿佛都活跃着一段新闻。”

 

  2010年的“高频词语”也集中反映了去年的社会图景:“微博、低碳、加息、准备金率、高铁、央企、给力、世博会、亚运会、海地、舟曲、玉树、国美”等等。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偏爱采用“热字、流行语及微博”的方式浓缩传递海量信息。无论是人大代表还是普通网民,只要是“微民”,都可以“微博问政、微博议政”,公安机关还在网络上开设“微博110”,方便人们“微”投诉。

 

  海内外汉语教材应互相借鉴

 

  李宇明今天透露,为了全面总结去年我国语言生活状况,相关部门还专门调查了海外使用的汉语教材,即国外学者编写、国外出版、面向汉语为非母语学习者的、使用于正规学校的汉语教材。这次调查选择的四套教材,分别是美国的《中文听说读写》、“印第安纳版”(包括《互动汉语》、《心系中国》)、英国的《步步高中文》和澳大利亚的《你好》。

 

  四套教材共使用汉字1680个,可以看出,海外教材的用字量都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与国内中小学语文教材相比,四套教材的常用字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材面向的是非母语的成年学习者,更贴近海外学习者的生活特点。“如‘腐’字,在海外教材中,都与‘豆腐’有关,这是因为教材较多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而没有我国教材小学词表中的‘腐烂、腐败、腐化’等。海外教材贴近日常生活,更少抽象概括。在这点上,海内外汉语教材可以互相借鉴。”李宇明说。

 

  我们需要“多言多语”的人才

 

  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今天再次成为热点。李宇明表示:“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为的是克服不同方言地区之间的交际障碍,方便沟通交流,而不是歧视、禁止使用方言。”

 

  2010年,普通话有了另一项重要的任务——“语言援助”。去年4月发生的青海玉树地震,由于当地居民中藏族同胞占94%,大多不懂汉语,语言障碍和语言援助问题凸现。兰州市6家医院接受128位玉树受灾群众,而医院中很多医生不懂藏语,需要志愿者帮助,无法与病人很好交流。“我们需要‘多言多语’的人才,既能流利使用普通话,也能用方言沟通交流。”李宇明说。

 

  玉树地震发生后,国家民委及相关部门从全国各地民族院校懂藏语、身体好的师生中,组织起一支近千人的民族语言志愿者队伍,赶赴玉树参与语言救援工作。他们除了在搜救现场和医院做翻译外,还担负起心理疏导、照顾病患的工作,在救援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世界各国面临自然灾害时,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自然灾害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中,如何及时实施合适的语言援助,应引起国家相关部门重视,科学规划,研究预案,采取应对措施。”李宇明最后说。 (记者 姚晓丹)

 

 

 

光明日报

 

语文教材微调仅换一篇鲁迅文

 

本报北京5月12日电(记者姚晓丹)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就“鲁迅文章是否退出中学语文教材”表示,在目前使用的六套教材中,只有一套教材撤下了鲁迅先生一篇文章并换上了他的另一篇文章,这是非常小的微调。她同时表示,今年教育部已经全面启动了义务教育教材的修订工作,目前正在进展过程中。

 

摘自:光明网(http://edu.gmw.cn/2011-05/13/content_1953968.htm)

 

新华社

 

教育部官员:普通话与方言从来都不是对立的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记者 刘奕湛)针对就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问题,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12日表示,普通话和方言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对待一些濒危的方言,还应该进行调查、整理、研究和保存。

 

李宇明指出,之前在广州发生了“粤语事件”,很多人表达了对粤语发展前景的关心。普通话在全国通用,方言在方言区使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各自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满足不同层面的要求。

 

李宇明强调,普通话和方言从来都不是对立的,依法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交际障碍,方便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歧视、禁止方言,方言是客观存在的,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使用价值,并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内将长期存在。对方言,特别是一些濒危的方言,还应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比如有声数据库建设等进行调查、整理、研究和保存。

 

 

 

 

中学教材撤鲁迅文章 教育部称仅是微调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12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鲁迅文章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所减少是非常小的微调,只是在一套教材中撤下了鲁迅先生一篇文章并换上了他的另一篇文章。今年教育部已经全面启动了义务教育教材的修订工作,目前正在进展过程中。

 

续梅表示,“鲁迅文章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是不是有所减少”这个问题的起源可能是一篇博文,说鲁迅的文章在中学教材中大撤退。根据了解的情况,目前各地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大概是六套,其中五套教材对于鲁迅的文章是没有做更改的,在一套教材中撤下了鲁迅先生一篇文章并换上了他的另一篇文章,这只是非常小的微调,事实上没有太大的调整。

 

续梅强调,中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编写和评价是专业性非常强、学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尤其是教材的评价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要了解当前所处的时代背景,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所以对教材的评价一定要系统,评价一个知识点、一篇文章是不是合适,这是局部的问题。今年教育部已经全面启动了义务教育教材的修订工作,目前正在进展过程中。

 

摘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5/12/c_121408990.htm)

 

 

 

中国教育报

 

国家语委负责人:我国正努力提升学生母语能力

 

  本报北京5月12日讯(记者 余冠仕 高毅哲)在今天举行的教育部2011年第1次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说,教育部及国家语委正在采取措施,以提高中小学生母语能力。 

 

  会上发布了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说,2010年,社会广泛关注公民语言能力问题,特别是母语能力和书写能力的问题。一项对首都部分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测试显示,不及格的学生占30%,得分在70分以下的占68%,测试结果不容乐观,人们不得不质疑学生的汉语应用水平。另外,大家普遍关注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时代,很多人不会写字了,提笔忘字。很多人担心中华文化失传,希望在小学、中学加强写字教育。

 

  对此,李宇明说,过去国家语委主要工作是在社会层面,做好社会领域的语言文字工作。到了今天,我们国家正在由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语言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展当中是三种核心能力之一,人的三种核心能力:一是语言交际能力,二是计算能力,三是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国家语委去年在研制《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时,首次提出要提高公民语言应用能力。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www.jyb.cn/china/gnxw/201105/t20110513_430366.html)

 

 

北京青年报

 

本报讯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昨天发布。去年国家语言监测语料库中提取出新词语500条,其中最具年度特色的是“给力”一词。

 

  作为网络用词,“给力”最早在2010年5月网民上传网络的日本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中文配音及字幕上出现,到了南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该词得到网民热捧,开始广泛应用。11月10日,该词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标题中使用,引发舆论热议。多数网民和媒体认为,此举将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被后人记取,它体现了党报亲近网民,接受网络文化,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2010年国家语言监测语料库中提取出新词语500条。除了持续2009年的被××、××门等外,××哥、××姐、××帝、××体,以及由“微博”衍生出的“微××”特别活跃。信息传递手段的更新,语言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变革,有可能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

 

学生书写能力退化 今年将出写字标准

 

  本报讯 昨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在《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发布会上透露,为应对青少年汉字书写能力退化这一现象,教育部正在制定非强制性的中小学生写字标准。

 

  李宇明表示,教育部已经在中小学,特别是学生学写字的阶段提倡增加写字课程,比如恢复毛笔字、硬笔书法等。最近教育部正在制定中小学生写字标准和提升写字能力的相关办法,对写字的基本坐姿、握笔姿势等做出规范,今年将出台。

 

教育部昨回应鲁迅退出教材

 

本报讯 (记者 雷嘉)《针对《药》、《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等多篇鲁迅名篇退出中小学语文教材引起的“鲁迅大撤退”讨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昨天回应说,目前各地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大概是六套,其中五套教材对于鲁迅的文章是没有做更改的,在一套教材中撤下了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并换上了他的另一篇文章,这只是非常小的微调,事实上没有做太大的调整。

 

摘自:北青网(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78405120)

 

 

 

北京晚报

 

教育部将定学生写字标准 应对学生汉语能力下降

 

中小学生怎么写字将定标准

 

  本报讯(实习记者张航)今天上午,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指出,去年微博的兴盛,推动了一大批新词的产生、传播。微博、新词语、热词语成为新的信息传递方式。报告指出,学生汉语能力下降,使用不规范、不严肃,引起社会忧虑。对此,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未来将在中小学增加写字课程,制定《中小学学生写字标准》。

 

微博引发“微生活”

 

  报告指出,去年中国互联网开办了“微博”服务,随着微博的发展,它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日益举足轻重的作用,围绕着“微博”,产生了一系列新词。如“微民”、“微博控”;体现微博舆论监督的“微动力”;在文化领域,“微博控”们运用“微博体”写“微小说”,看“微小说”、“微喜剧”,读“微新闻”;在生活中,人们体验“微博游”,用人单位进行“微博招聘”,恋人们写“微情书”等。生活在“微时代”的人们在经历着由微博引发的传递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微革命”。

 

  2010年度语料中共提取新词语500条,新词数量比2009年多出100余条。这其中,许多词都由“草根”创造。如几大类词缀“~哥”、“~帝”、“~二代”、“~体”及由微博衍生出的“微~”等词使用率居高不下。这些新词中,按词语长度看,三字词语、四字词语最多。

 

“给力”成年度最热词

 

  2010年,博、世、涨、蒜、虾、碳、玉、树等字的使用频率明显增高;高频词语中,“微博”、“团购”、“加息”、“二手房”、“房贷”、“高铁”、“央企”、“海地”、“舟曲”、“富士康”等词语使用频率明显增加。与去年“世博会、世界杯、涨价、大蒜、低碳、玉树地震”等一系列热点话题相关。去年人名中用字的低频汉字使用种数历年最多。

 

  新词还包括:章鱼哥、犀利哥、潮丐、慢城、李刚门、给力、喝水死、盖被死。

 

  报告称,随着互联网建立,信息爆炸,词媒体开始出现,即表事件、表社会现象的新词语特别多;新词语表达的信息高度浓缩;新词语的隐退、消亡也比较迅速。用词语记录历史、描述社会、反映生活成为时代特征。

 

  “给力”一词,最早出现在去年5月网民上传的日本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并在南非世界杯期间开始在网上热传。去年11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中,在标题出现该词,引发热议,成为年度最热门词语。

 

  此外,今年首次对几家主要网站的网络博客语言进行调查,去年全年发帖量最多的用户发帖达4076篇,平均每个用户发帖91篇。博客长度主要在1000至2000个字符之间。博客标签大多为娱乐界人名和电影电视名称。

 

这份报告也指出,去年社会大众关注语言生活。部分高校在自主招生中取消语文考试、中学语文教材篇目更换、学生汉语能力下降、汉字书写能力退化等现象,以及去年广州“撑粤语”、上海传媒使用方言等事件,都引起了社会关注。

 

摘自:南海网(http://edu.hinews.cn/page.php?xuh=26539)

 

 

新京报

 

教育部回应鲁迅文章撤出中学教材:只是非常小的微调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昨天回应了有关“鲁迅文章大撤退”的提问。她表示,在目前全国使用的六套中学语文教材中,只有一套教材撤下了鲁迅先生一篇文章并换上了鲁迅的另一篇文章,“这只是非常小的微调,事实上没有做太大的调整。”

 

昨天教育部举行发布会介绍《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有关情况。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续梅表示,今年教育部已经全面启动了义务教育教材的修订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续梅解释说,“鲁迅文章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是不是有所减少”问题的起源可能是一篇博文,说鲁迅的文章在中学教材中大撤退。去年,编剧刘毅在其微博上发帖称,“开学了,各地教材大换血”———他列举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课文,比如《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等。其中涉及鲁迅的作品多篇,因此被刘毅称之为“鲁迅大撤退”。

 

但根据教育部了解的情况,目前各地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共有六套,其中五套教材对于鲁迅的文章没有做更改,只在一套教材中撤下了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并换上了他的另一篇文章。

 

据了解,目前有北师大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6家出版社负责高中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的出版。经教育部核实,只有广东教育出版社对五个必修模块做了微调,其中将鲁迅的《药》更换为《祝福》。

 

中小学生写字标准有望年内发布

 

昨天,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了《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发布的观点称,中国人汉字书写能力呈现下降趋势。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未来将在中小学增加写字课程,制订《中小学学生写字标准》。

 

他说,目前正在制订中小学学生的写字标准和具体提升写字能力的相关标准。这个写字标准涉及到楷书、行书和隶书等,并有望会在今年发布。不过他也表示,“不可能要每个人写字都成王羲之那样,不会要求孩子来考试,会尊重家长和孩子的意愿”。

 

对濒危方言应整理保存

 

针对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问题,李宇明表示,普通话和方言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对待一些濒危的方言,还应该进行调查、整理、研究和保存。

 

李宇明指出,之前,在广州发生了“粤语事件”,很多人表达了对粤语发展前景的关心。普通话在全国通用,方言在方言区使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各自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满足不同层面的要求。

 

李宇明强调,依法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交际障碍,方便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歧视、禁止方言,方言是客观存在的,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使用价值,并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内将长期存在。

 

摘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5/13/c_121410459.htm)

 

 

 

京华时报

 

中小学写字标准将出台

 

本报讯(记者周逸梅)昨天,教育部通报了去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透露,针对现在学生写字能力差的现象,今年将有可能出台中小学生写字标准。

 

李宇明透露,未来将在中小学增加写字课程,制定《中小学学生写字标准》。

 

他表示,该标准会包含楷书、行书、隶书等不同字体的写字等级、书写姿势、笔画顺序等。该标准作为引导性的标准,并不是强制执行。

 

摘自:京华网(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1-05/13/content_659191.htm)

 

教育部:中学课本没有去鲁迅化

 

本报讯(记者周逸梅)去年,有微博称《药》等鲁迅名篇从高中语文教材中剔除,被社会称为“鲁迅大撤退”或“去鲁迅化”。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昨天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表示这样的说法不正确,只是中学课本的微调。

 

续梅表示,根据了解的情况,目前各地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大概是六套,其中五套教材对于鲁迅的文章是没有做更改的,在一套教材中撤下了鲁迅先生一篇文章并换上了他的另一篇文章,这只是非常小的微调,事实上没有做太大的调整。

 

摘自:京华网(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1-05/13/content_659189.htm)

 

 

 

 

法制晚报

 

教育部:教材不存在“去鲁迅化”

 

本报讯(记者 王南)中学语文教材不存在“去鲁迅化”问题。

 

针对中小学语文教材“去鲁迅化”的说法,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今天上午回应称,根据教育部的调查,目前各地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共有6套,有5套对于鲁迅先生的文章没有更改。其中一套教材只是撤掉了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换上了鲁迅先生的另一篇文章。因此不存在所谓的“去鲁迅化”。

 

摘自:法制晚报电子版(http://www.fawan.com.cn/html/2011-05/12/content_306471.htm)

 

 

人民网

 

教育部将制定学生写字标准 增加毛笔字书法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12日在回应“学生汉语能力下降和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时表示,教育部和国家语委非常关注学生写字能力问题,这些年来一直在中小学特别是在识字阶段提倡增加写字的课程,恢复毛笔字、硬笔书法。

 

李宇明还透露,目前正在制定中小学学生的写字标准和具体提升写字能力的相关标准。中华文化的根最终是扎在汉字上,汉字是中华文化一个很坚实的根。

 

据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针对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问题,李宇明12日表示,普通话和方言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对待一些濒危的方言,还应该进行调查、整理、研究和保存。

 

李宇明指出,之前,在广州发生了“粤语事件”,很多人表达了对粤语发展前景的关心。普通话在全国通用,方言在方言区使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各自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满足不同层面的要求。

 

李宇明强调,普通话和方言从来都不是对立的,依法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交际障碍,方便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歧视、禁止方言,方言是客观存在的,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使用价值,并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内将长期存在。

 

据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12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鲁迅文章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所减少是非常小的微调,只是在一套教材中撤下了鲁迅先生一篇文章并换上了他的另一篇文章。

 

摘自:人民网(http://edu.people.com.cn/GB/14619884.html)

 

 

中国广播网

 

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发布 “微博体”彰显创造力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今天由教育部发布。

 

在这个报告当中提出到微博新词语和热词成为新的信息传递方式,比如说无论你是人大代表其是普通的网民,只要是微民都可以在微博上来论证,微博议政,而且公安机关在网络上也开设了微博110可以进行微投诉。由于微博的社区虚拟性,也会发现不乏一些谣言,也曾经有一个微博门,也形成一个微世界。

 

另外,随着网络论坛到博客再到微博依次的出现,人们走进了一个不再是有严格意义把关的媒体时代,也就是说人人都成为了造词者,成了一个造词家。由于大众的语言创造能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张扬,而且是新鲜活泼的,比如说像什么族什么门什么奴什么客什么二代等等,这样的词语使用率居高不下,呈现了一种养亲四效应,新语言的词语的表达它的信息是高度浓缩的,每一个词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很特别的风景。

 

但与此同时这种新词语它的隐退和消亡也是比较迅速的,另外在报告当中在文字的使用的情况方面也提到,2010年当中使用频率明显增高的汉字有博、世、杯、注、控、涨、玉树、灾、危、蒜等等,这不难想象和去年的世博会、世界杯、保障房调控、玉树地震、救援、微博、大蒜这样的热点问题是息息相关的,也是记录了人们现在时代的变迁。纵观历年用字的调查,2010年的用字总数是最多的,也就是说汉字的使用量是不断增多的,另外低频汉字逐渐增多它反映的社会变化是值得关注的。

 

摘自:中广网(http://www.cnr.cn/jy/eduzt/PressConference/2011_1/)

 

 

 

中国新闻网

 

国家语委:“语言救援”能力不足应引起足够重视

 

教育部今日举行2011年第1次新闻发布会,介绍《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有关情况。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在发生自然灾害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当中,如何能够得到合适的语言救援,已经成为中国应该思考的问题。

 

  李宇明说,2010年自然灾害和人道主义的救援当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语言援助,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界各方面的关注,特别是去年,在玉树发生地震,玉树是藏族同胞聚集的地方,他们大多数都不懂汉语,所以在语言障碍和语言援助方面问题凸显,在发生自然灾害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当中,如何能够得到合适的语言救援,已经成为中国应该思考的问题。

 

  李宇明表示,中国是个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多发的地方,在灾难到来的时候怎么样提供合适的语言服务,这需要方言人才,需要民族语言人才。比如说日本的地震海啸,还有利比亚撤侨等等,还有维和反恐行动,都需要语言支持。中国在这方面,语言能力还不能适合国家现在的发展。因为懂得方言的人才、懂得外语的人才,特别是小语种的人才和民族语言的人才目前还是非常有限的,这方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李宇明提出了一些工作思路:比如能不能在国家地震多发区研究当地的方言,编一些供志愿者使用的词典,或者一些救援时需要的东西等等。李宇明说,这个问题去年在学界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当中引起了特别的重视,国家语委准备立项,专门研究这个问题。

 

教育部:普通话与方言非对立 濒危方言应予保护

 

教育部今日就《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问题,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普通话和方言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对方言,特别是一些濒危的方言,还应该进行调查、整理、研究和保存。

 

针对普通话与方言关系的讨论,李宇明举例说,“去年在广州成功举行了亚运会和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在亚运会开幕上,一个小女孩用粤方言唱的《落雨大》,让我们感受了岭南文化和岭南风情。在此之前,我们都知道,在广州发生了‘粤语事件’,很多人表达了对粤语发展前景的关心。2010年上海《新民晚报》有个‘闲话’版,带来了很多闲话,后来在上海引起了关于保卫方言的大讨论。”

 

李宇明指出,普通话在全国通用,方言在方言区使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各自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满足不同层面的要求。

 

“去年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上海有些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因为中国高校招生不考语文而考英语,也引起了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讨论。”

 

李宇明强调,普通话和方言从来都不是对立的,依法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交际障碍,方便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歧视、禁止方言,方言是客观存在的,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使用价值,并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内将长期存在。对方言,特别是一些濒危的方言,还应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比如有声数据库建设等进行调查、整理、研究和保存。

 

 

教育部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有关情况。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介绍,去年产生的新词语,比较稳固的是五百条,包括“犀利哥”、“章鱼哥”、“某某姐”、“羊羔体”等等。

 

李宇明介绍,去年产生的新词语,比较稳固的是五百条,这五百条新词语当中,按照词语的长度非常有意思,三音节词占52.8%,然后是四音节词,最后才是双音节词。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到了近代汉语,汉语开始双音节化。现代汉语以双音节为主。但是近年来新造词三音节比较多,今后汉语词汇面貌会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将拭目以待。

 

此外,在构词方式上,偏正式构词是最多的,有两个例子,一个是“潮丐”,一个是“慢城”。“潮丐”是一个很流行的乞丐,“慢城”是从意大利开始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他们觉得世界的节奏太快了,它希望增加人的幸福指数,提倡慢城市生活,现在大概有30多个城市加入了“慢城”系列。另外,用一些熟悉的东西构词,比如说“犀利哥”、“章鱼哥”、“某某姐”、“羊羔体”等等。

 

李宇明还指出,汉字的使用,基本上数量是稳定的。去年在媒体上出现的汉字是一万多个,其中覆盖90%的字是972个,词总数(词次)共出现了6亿多。基本的规律是,高频词是很稳定的,一般覆盖到99%的语料用字用了2431个字,2009年是2400个。

 

教育部回应语文教材撤鲁迅文章 称无太大调整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今日在回应“鲁迅文章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是不是有所减少”时表示,在一套教材中撤下了鲁迅先生一篇文章并换上了他的另一篇文章,这只是非常小的微调,对教材的评价一定要系统。今年教育部已经全面启动了义务教育教材的修订工作,目前正在进展过程中。

 

 续梅是在教育部举行的2011年第1次新闻发布会上作出如上表述的,本次发布会主要介绍《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有关情况。

 

  续梅表示,“鲁迅文章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是不是有所减少”这个问题的起源可能是一篇博文,说鲁迅的文章在中学教材中大撤退。根据了解的情况,目前各地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大概是六套,其中五套教材对于鲁迅的文章是没有做更改的,在一套教材中撤下了鲁迅先生一篇文章并换上了他的另一篇文章,这只是非常小的微调,事实上没有做太大的调整。

 

续梅强调,中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编写和评价是专业性非常强、学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尤其是教材的评价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要了解当前所处的时代背景,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所以对教材的评价一定要系统,评价一个知识点、一篇文章是不是合适,这是局部的问题。今年教育部已经全面启动了义务教育教材的修订工作,目前正在进展过程中。

 

我国现代语言生活发生转变 多言多语成基本状态

 

教育部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向新闻界介绍《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有关情况。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在解析现代语言生活的基本状况时指出,多言多语已经成为现在的基本生活状况。

 

 “过去是单言单语的生活,要么只会方言,要么只会一种语言,现在多言多语已经成为现在的生活状况。”

 

  除了多言多语的现代语言生活变化外,李宇明指出,虚拟空间的语言生活和现实空间的语言生活都重要起来,甚至很多时候虚拟空间的语言生活在引导着现实空间的语言生活的发展。“我们很多词语是首先在虚拟语言生活里开始的。”

 

  李宇明称,中国的语言规划过去多倾向于考虑国内大局,现在看起来,语言规划应该考虑国外大局,外语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种重要能力,一种走向世界的外语能力,或者说,是处理海内外事务的外语能力。

 

  李宇明表示,城市化快速进展,使城市和农村语言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普通话在城市成为主导语言,但农村,很多方言、很多少数民族语言面临濒危,农村的语言问题、西部的语言问题开始进入城市,开始进入东部,随着城乡地图的改变、人口的流动,中国的语言地图在最近有限的时间里将发生大幅度改变。

 

  “语言文字工作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每个公民的利益。”李宇明指出,最近一段时间是语言矛盾多发期,是语言服务要求更迫切的时期。人民大众开始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国家语委提出要提升每个公民的语言能力。

 

对于如何提升公民语言能力,李宇明称,“比如说公民需要什么样的语言能力,首先需要(考虑)掌握几个语种的能力,第二每个语种能达到什么样子,第三这些能力在我们国家整个层面上怎么样布局,使公民的语言能力最终形成国家的语言能力,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教育部回应学生汉字书写能力退化 将制定写字标准

 

教育部今日就《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如何应对学生汉语能力下降和汉字书写能力退化问题,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指出,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提倡在中小学生识字阶段增加写字课程,并且正在制定中小学学生的写字标准和提升写字能力的具体标准。

 

  李宇明称,教育部和国家语委非常关注学生写字能力问题,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中小学特别是在识字阶段,提倡增加写字的课程,恢复毛笔字、硬笔书法,也希望老师在国家培训计划里能够练好字、写好字。“我们认为,中华文化的根最终是扎在汉字上,汉字是中华文化一个很坚实的根。”

 

  “过去五十年代的时候,学校的工友毛笔字都写得很漂亮,今天我们只有书画家和爱好书画的人才能用软笔写字,但是写字本身不完全是写字的问题,还包括对人的审美情趣的训练,包括对人性格的培养,包括对中华文化的体验等等一系列的东西,我们不能仅仅把写字看作一个工具。”

 

但李宇明也表示,中国已进入计算机时代,键盘已经成为写字、用字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这个时代怎么样看待写字,怎么样使我们的孩子不要忘了写字,而且也不要让孩子只是写字,信息化的教育而没有掌握好,这有一个平衡和兼顾的问题。”

 

摘自:中新网(http://www.chinanews.com/jiaoyu.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