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著名学者、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居仁先生应邀来到我校,作了题为《语言的知识系统-以MARVS动词语义表征系统为例》和《从词汇看认知:词汇语意学研究的趣味》的两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中文系苏新春教授主持,吸引了中文系、哲学系的众多师生。
黄居仁教授现任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文及双语学系讲座教授,同时也是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研究员。黄教授于1987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取得语言学博士学位后,即在中文计算与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及建立中文语言资源方面扮演领导角色。近年来,黄教授致力于汉语词汇语意学研究,特别是建立动词语意表征MARVS理论,并开始了以知识本体理论研究汉字意符系统的新方向。其在我校主讲的两场讲座就是围绕着这一主题的科研成果。
在上午的讲座中,黄教授开门见山,指明“语言是知识系统,词汇语义系统就是知识系统的表达”。以此为前提,提出“模块-属性动词语意表征模式(Module-Attribute Representation of Verbal Semantics, MARVS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他把动词语义的内容分成模块(module)与属性(attribute)两种成分。模块是动词语义的构成单元,可分为事件模块与参与者模块两个部分。事件模块可以组合成复杂事件,而参与者可因事件不同而有一个以上的参与者,也各可有不同角色。属性的概念的突破,则在于区分事件属性与参与者属性,如控制(control)是事件属性,有知(sentient)则是参与者属性。对于事件属性,他提出了界限、是、过程、状态、阶段等不同属性要素。黄教授用这一理论分析了“坐、坐下来”、“追、赶”等多组实例。这样一个知识模式的确立,也在于有效地由词汇语义预测语法行为,提供更简洁、更有解释力的动词分类基础。讲座从宏观入手,确立基本点,再着眼微观对象进行分析,展示了词汇语意学这一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告结束后,师生围绕着“多义词词义单位的确立及其与其它单位的关系”、“MARVS理论中特征提取的难点”、“对义素分析法应用的评价”、“语言知识系统与世界知识系统的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下午三点,黄教授以本科生为主要受众,以“方、圆与圈子:形状的词汇语意”为引子,生动形象地开始了下午的演讲。他仍采取语言是知识系统的观点。语言是人类表达知识,与彼此沟通的最主要工具,是人们在共同的认知经验上建立了共享的知识系统后,再把知识系统作约定俗成表达的结果。黄教授主要介绍了情感动词的语意场、感官动词的认知对比、汉字意符构建的语意的知识系统三个研究,从情感动词的句法功能分布、词的构成、汉字知识本体去探讨认知与概念模式对词汇语意的架构作用。这些研究旨在从语言的词汇系统中发掘、找出埋藏在语言与词汇系统中的人类共同认知经验。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黄教授将于6月22日上午与我校人文学院周宁院长举行会谈。同时,还将与语言学专业的研究生进行座谈。通过座谈,我们既可以了解到黄教授带领的团队在词汇语意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成果,又可以就教育教材中心“现代汉语语义分类词典”、“现代汉语多义词自动标注”等课题中的难点、心得向黄教授请教。
【黄居仁教授简介】
黄居仁教授现任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及中文及双语学系讲座教授,亦是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研究员。黄教授於1987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取得语言学博士学位後,即在中文计算与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及建立中文语言资源方面扮演领导角色。在理论语言学研究方面,他曾涉猎GPSG,LFG,ConGram等理论,并分别开创以上述理论研究汉语之先河。近年来致力於汉语词汇语意学研究,特别是建立动词语意表徵MARVS理论,并开始了以知识本体理论研究汉字意符系统的新方向。黄教授曾主持或共同主持开发以下各种中文语言资源:中文词知识库(CKIP)词汇库与语法讯息丶研究院语料库 (第一个有词类标计的中文平衡语料库;1997年上网)丶中央研究院中英双语知识本体词网 (Sinica BOW)丶中文词汇素描系统(Chinese Word Sketch)丶词类标记的中文十亿字级语料库(Tagged Chinese Gigaword Corpus,在宾夕凡尼亚大学LDC建立的语料库上进行词类标记)丶汉字知识本体(Hantology,以知识本体架构建立汉字与汉字意符的知识架构),以及中文词网(中文词义与语意关系资料库)。他主张学术资源共享,将这些语言资源放在网路上让公众检索,同时建立了「搜文解字」及「文国寻宝记」等两个网路语文学习网站。他首先倡导由中文语料库中自动提取语言知识的研究,并於1996年出版了国语日报量词典,是全世界第一部根据语料库编撰的中文词典。就中文语言学丶计算语言学及语料库语言学各个范畴,他已发表了70篇以上的期刊或专书论文,280篇以上会议论文,并主编过15本专书或期刊专号。他近年主编的《亚洲语言处理期刊》专号(2007,2008),及《知识本体与词汇库》(Ontology and the Lexicon, 2010)专书,都是该领域开风气之先的第一本专着。
他参与创办NLR,IACL,LST,OLAC,ROCLING/ACLCLP等学术组织并曾任各组织之理事或会长。他也参与创设ALR Workshop,CLSW,IsCLL,PACLIC,ROCLING等会议系列,并曾担任各会议主席,秩序委员会主席,及指导委员会主席等职位。他参与了或主持了多个跨国合作研究计划,研究伙伴遍及中丶港丶台丶日丶泰丶美丶英丶法丶意丶荷丶德丶西各国。
黄教授是国际计算语言学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的十九名终身会士之一,是这个在计算语言学界地位崇高团体中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华人。在学术刊物发方面,他现任剑桥出版社自然语言处理丛书系列(Studie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的主編。同时亦担任多本重要国际期刊之编辑委员,包括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丶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丶Language Resources and Evaluation丶Taiw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及中文信息处理学报等。在学术组织方面,他是开放语言典藏社群(Open Language Archives Community)国际组织创始理事,亚洲语言处理联合会理事及语言资源委员会创始召集人,ACL汉语语言处理组(SIGHAN)创始理事,他曾任台湾语言学学会理事长丶中华民国计算语言学学会理事丶秘书长,也曾任国际汉语语言学会(IACL)创会理事,中国社会语言学会理事等。在学术会议方面,他参与了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规划与创立,包括中文词汇语义学国际研讨会(CLSW),Asian Language Resources Workshop,IsCLL,PACLIC,ROCLING,SigHAN Workshop on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等。他现在仍是中文词汇语义学研讨会与PACLIC 这两个亚洲区域性会议的指导委员会委员,及OntoLex 与 Asian Language Resources等国际研讨会的主要组织委员。他曾主办多个重要国际会议,包括2002年在台北举行的国际计算语言学会议(COLING2002);并担任北京COLING2010的程序委员会主席。
(本简介由香港理工大学 钟苑文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