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发布时间:[2012-08-21]  阅读次数:

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日前在西安召开。研讨会由中国国家汉办与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主办,西安外国语大学承办。主题为创新与发展:国际汉语教师培养培训。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许嘉璐,国务院参事、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户思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埃及、法国等47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代表与会。同期举行的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会会议,选举产生了学会新一届常务理事,著名学者许嘉璐连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

国务院参事、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她从稳步发展孔子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汉语教材研发、发挥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平台作用、制定《孔子学院发展规划》五个方面简要回顾了汉办近两年所做的主要工作。她说,目前国家汉办在108个国家合作建立了389所孔子学院和520个孔子课堂。中外专兼职教师1万余人,注册学员超过50万人。她指出,目前孔子学院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师资问题。一是教师数量不足。去年5月,印度中等教育中央委员会希望中国派遣1万名汉语老师;今年6月,泰国教育部长提出希望中国派遣1万名汉语教师志愿者。这两项加在一起2万人,相当于汉办目前派往所有国家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总数的两倍。二是还没有建立健全国际汉语教育学科体系,如中国现在还没有专门对外汉语或者国际汉语教育的博士点。教师培养培训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对汉语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重视不够的问题。三是缺乏一支长期甚至终身从事这项工作,能起到骨干引领作用的专职队伍。歌德学院有一支3000多人的专职队伍,英国文化文化委员会7000多人,法语联盟2万人。成立时间最短的美国和平队从1961年至今,共向140多个国家派出20多万名志愿者,目前在全球有近2万人。孔子学院目前师资队伍还是从中国的各个学校临时抽调,其综合能力距离工作要求还有差距。

她强调,教师问题是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也是国家汉办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对此,汉办计划出台六项新的措施:

一是制定师资和志愿者建设的具体规划。发布《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实行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认证。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职队伍。选择一批孔子学院办得较好,具有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基础的中方大学,选聘和储备一定数量的专职院长和教师,实行外派和回国储备相结合的循环使用机制。这项工作将在今年11月前完成,初步计划组建300人的专职教师队伍。

二是加强汉语教师志愿者队伍建设。扩大从中国高校优秀毕业生中选拔志愿者的规模,加大培训力度。从出国留学生中选拔合格者做志愿者。

三是扩大对外汉语专业和非英语语种专业招生规模。拓宽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知识面,增加文史学课程;鼓励人文和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选修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建立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海外教学实习制度。

四是加大孔子学院奖学金支持力度。吸引有志于做汉语教师的外国学生,来华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毕业回国从事汉语教学工作。

五是与各国高校合作,设立本土汉语师范专业,与教师资质紧密衔接,学生毕业后直接获取教师资格,进入当地中小学任教。在国外建立一批教师培训基地。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尝试,中国已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陶森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和奥地利合作建立了4个汉语师范专业。同时还要积极帮助海外华文学校培训师资,支持和鼓励华人华侨从事汉语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