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赴尼泊尔特派记者 廖政军 丁刚
2012年04月05日22:15 来源:人民网-中国妇联新闻
初夏的加德满都,久旱逢甘霖,大雨伴着雷鸣声而来,使空气清爽怡人。
4月3日,正在对尼泊尔进行友好访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率领中国妇女代表团到访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
当地时间下午3时30分许,陈至立一行抵达学院时,震天的鼓声和热情的欢呼声早已盖过轰鸣的雷声。瓢泼大雨中,身穿制服的尼泊尔学生挥舞着中尼两国国旗,用中文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随后,几名身穿尼泊尔传统服装的女孩向陈至立献上鲜花。
在尼泊尔教育部长迪纳·夏尔马和加德满都大学校长苏莱士·夏尔马的陪同下,陈至立一行步入教学楼一层会议厅,那里早已座无虚席,连走廊上、窗外都挤满了热情的学生和当地民众。他们脸上洋溢着兴奋之情,热烈欢迎尊贵的中国客人到来。
陈至立在致辞中首先列举了中国两位高僧法显和玄奘以及尼泊尔佛教艺术家阿尼哥的故事,称“中尼是山水相连的亲密邻邦,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她指出,21世纪的今天,中尼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加深,两国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世代友好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是人文交流方面势头强劲,取得了丰硕成果。
陈至立还对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的工作表示赞许,认为该学院克服困难,开拓进取,为尼广大青少年学生和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尼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2007年6月,在中尼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尼泊尔目前为止唯一一所孔子学院。该学院由加德满都大学和河北经贸大学合作办学,下设1个本部和7个教学点,现有注册学生1030人,中国公派和志愿者老师11名,教学课程分别针对中小学生、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成人开设。
苏莱士校长充满骄傲地说,“建院近五年的短暂时间里,我们取得了许多卓越成绩。今天的活动是我们双方合作关系的又一个踏脚石,是我们之间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明证。”他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对尼泊尔教育事业的长期支持,并期待更多合作。
苏莱士校长还引用了一句中国谚语“吃水不忘挖井人”,特别向孔子学院的奠基人陈至立为这项工作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感谢。
2004年,中国政府决定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提议用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字命名学院,并担任了孔子学院总部第一届理事会主席。目前,全球已有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8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当天,陈至立为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下设的4个孔子课堂授牌,并带来600册汉语教材和图书,支持该学院的汉语教学工作。
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的师生们则精心准备了一台节目,作为献给陈至立一行的礼物。特别是来自刚刚被授予孔子课堂的小天使学校的梅尔维表演的唐诗朗诵,虽然显得有些紧张,但她那纯正的汉语发音博得众人喝彩。年仅12岁的梅尔维学习汉语已有四年,她说,“通过学习汉语,我能够了解中国的文化,也能唱上几首中文歌曲,还能使用筷子,甚至还可以跟中国老师学习包饺子。”陈至立专门送给梅尔维一个可以进行汉语对话的熊猫玩偶,鼓励她继续好好学习汉语,长大后为中尼两国友好作出贡献。
师生们的节目在一首《中尼好兄弟》的歌曲中结束,两国年轻人双手紧握,伴着美妙的歌声在空中挥舞。在场的嘉宾也深受感动,纷纷以掌声回应。
随后,陈至立一行来到位于二层的孔子学院图书馆,这里陈设着丰富多样的汉语教材、中文书籍和影音资料,供学生们使用。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鲍德媛向陈至立介绍说,为满足学生们的要求,该学院根据当地汉语教学实际,自编了《尼泊尔基础商务汉语》《尼泊尔导游汉语》《尼泊尔实用汉语手册》等教材,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深受学生好评。
这时,见到迪纳部长拿起桌上一本《汉语900句》翻阅,陈至立便开始拿着一只点读笔向他演示如何更加轻松有趣地学习汉语。当点读笔落在“你好”这个词时,发出正确读音,迪纳也跟着说“你好”,令在场所有人会心一笑。
不知不觉间,一个多小时轻松愉快的交流互动结束了。陈至立一行来到教学楼大厅中,与部分师生合影留念。此时,有不少人都挤在走廊、大厅和楼外各个角落,一边恋恋不舍地说着“再见”,一边挥手告别。
虽相聚匆匆,但中尼友谊之花早已深种。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尼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扩展和深化,尼泊尔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将成为中尼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为中尼友好交流和两国互利合作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人民网加德满都4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