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台湾网厦门2月24日消息(记者 陈庚)伴随着中小学、幼儿园的陆续开学,一套全新的闽南语教材发放到厦门市部分试点学校师生们手中。厦门市计划逐步推广闽南语教学,更好地保护闽南方言,传承闽南文化。
2007年6月,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包括福建的泉州、漳州、厦门三地。负责这套闽南语教材主编工作的闽南方言专家、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周长楫教授介绍,闽南文化的基础就是闽南方言,而现在厦门的年轻人,甚至50岁以下的人闽南话都说得不好,要抓闽南文化生态保护首先要从保护闽南方言入手,而且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因此,在厦门市相关部门统一组织下,他们在闽南地区率先编写了这套闽南文化进课堂的教材。
据介绍,这套教材共5册,幼儿园1册,小学3册,初中1册,可供学生学习10年。目前已经编写完成3册,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两册教材也正在编制中。从本学期起,厦门市选择18所小学、10所幼儿园进行闽南语教学试点,涵盖了约1万4千名学生,计划用两到三年的时间逐步推广到其他学校。
周长楫教授介绍,在编写这套教材过程中,他们注意从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内容歌谣、童谣入手,因为童谣里面有很多闽南话词汇,趣味性强,篇幅短,学生容易接受。教材中还包含大量的日常交际用语内容,还有教授学生用闽南话朗读唐诗,跟学生现在在学的语文教材配套。教材还配套有图画、光盘和教学手册,下一步会对试点学校的老师进行统一培训,组织专家学者通过观摩座谈等形式及时总结完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10年的系统学习,掌握约5000条闽南话的常用词,800到1000个常用的句型句子,还要懂得闽南文化的一些知识,包括饮食文化、风俗文化、建筑文化、民间工艺品、闽南戏曲等等。计划用7、8年时间,让厦门年轻一代的闽南话有一个初步的改观,比较好的传承闽南文化。
针对开展闽南语教学是否会增加学生负担的疑问,周长楫教授表示,闽南语教学将充分利用各学校现有的每周1到2节的校本课程时间进行,不组织传统形式的考试,而是通过组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闽南语演讲比赛、童谣表演等活动来巩固、提高、检验学习成果。同时,教材购置费由政府专项资金和学校经费来负担,不收取学生任何费用。各个阶段的教材用完之后统一回收,供接下来的学生循环使用。不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
http://www.nihaotw.com/mnradio/mnxy/201002/t20100224_543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