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网:中国情――第九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英国赛区预赛结束

发布时间:[2010-03-15]  阅读次数:


第9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英国区预赛13日在伦敦举行。中国新任英国大使刘晓明发表致辞,这是刘晓明首次在公众场合亮相。

  国际在线消息:13号,来自英国12所大学的20名选手,参加了第9届“汉语桥”大赛英国赛区的预赛。

  “汉语桥”大赛是中国国家汉办举办的世界性汉语大赛。本届英国赛区的比赛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举行,新任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特意前来祝贺。这也是他上任后参加的第一场公共活动。他在致辞中强调了中英关系的重要性,并为比赛揭幕。

  刘晓明说,“我衷心希望所有已经、正在和将要学习中文的英国青年朋友们,能从学习中文开始,更好地了解中国,将来更好地介绍中国,成为中英友好的使者,成为中英合作的参与者和促进者。现在,我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参加这次预赛的选手都是在所在学校经过选拔进入这次预赛的,他们通过演讲、中国知识问答和才艺展示三个环节,争夺前往中国参加复赛和决赛的机会。在演讲环节,20名选手用生动的语言介绍自己与中国的不解之缘。来自德国的伊玉龙说,他学习汉语的初衷是为了去上海,担任2010年世博会的志愿者。

  伊玉龙说,“我就希望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很多不同国家的人去参加。跟我一样,看到我们世界多姿多彩。不管我们走到哪个国家,都能受到一个真诚的欢迎。就像孔子所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才艺展示阶段,选手们更是各显神通。通过绘画、功夫、歌曲、诗朗诵、话剧等形式,展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来自谢菲尔德大学的汤森别出心裁地把自己在中国的经历编成了歌曲唱了出来,“现在他站在这台上为你们唱这首歌。名字叫游子,我很闪电你很快。名字叫游子,大家都叫我老外。我的功夫是探索东方的神秘,我的弓箭是书包纸张和笔。”

  比赛在愉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来自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蒋思哲和利兹大学的马修最终获得了前往北京参加复赛、决赛的资格。蒋思哲兴奋地对记者说:

  蒋思哲说,“真的是惊讶。哈哈。没想到。这是很好的机会。本来这个暑假我本来是要回北京去的。可以趁这种机会,还有找一些和我有一样想法的外国人在一起生活,交流吧,希望得奖吧。就是金凤好(音)、还有周静静老师,这是我两位老师。(向她们)表示感谢,多亏他们,让我水平还不错,就是多亏他们。”

  作为本次比赛评审团的裁判长,剑桥大学的袁博平博士认为,选手们的表现都不错,但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袁博平说,“除了现在要提高语言能力之外,我们还要强调一下,对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地理,中国的历史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当然从今年的看,学生普遍对这方面的知识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了。但是与他们的语言能力相比较的话,在这方面提高的程度还没那么大。希望明年的比赛当中,他们不但在语言方面,而且在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社会有更好的了解。”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田小刚也对今后提高英国汉语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希望,“我们希望一个重点是抓普及,希望有更多的人学汉语。这是首要任务。当然了,在普及的同时,也希望有更好的优秀选手出现,比如说有更多优秀的人才,不仅是语言,而且能够在中国文化,甚至中国一些艺术表演更高层次上都能有更高的展现。以后我们希望大家都是高水平的选手。”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03/14/4005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