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创新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08-12-23]  阅读次数:

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赵超、吴晶)洋学生也要参加社会实践,这是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育的最大特色,也给许多留学生的中国记忆写下难忘的一页。

北京语言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立专门面向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言本科专业的高校,所接收的留学生数量一直居全国各高校之首,目前有在读生1600多人。

记者12日从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的来华留学生汉语言专业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了解到,经过30年发展,北京语言大学创立了集理论的严谨和实践的可操作性于一体的特有教学模式,并逐步成为国内其他高校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育的示范样板。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说,经过30年的不断开拓进取,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专业已从最初的一个专业方向发展成为现在的7个方向,更好地满足了语言类来华留学生专业学习的多元需求;从最初的十几门课程发展为近百门课程,较为完整地构建起了由语言技能课、语言知识课、文化知识课、经贸知识课、汉外翻译课和外语课等几大类组成的规模庞大的专业课程体系,保证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为拓展留学生的语言实践空间,学校针对不同层级、不同专业方向、不同课程,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与课程配套的教学实践内容,最成功的就是自1979年延续至今的本科毕业实习活动。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29年来一直坚持进行毕业实习,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要求,汉语言方向、双语和翻译方向结合教学内容以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实习为主,经贸汉语方向则以专题经济调研为主,周庄风景区、丽江古城、吉利集团纷纷成为留学生在华的实践基地。

学习加实践的模式不仅锻炼了来华留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使他们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专业留学生黄伟自豪地说,2008年奥运会相当一部分的语言服务志愿者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很多国家的大学和孔子学院的教师队伍中,也有很多北京语言大学的毕业生。

通过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北京语言大学教师编写出了更有针对性、贴近性和实用性的系列教材60多种,成为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发行量最大的面向外国人的汉语言本科专业系列教材,覆盖国内550多所招收来华留学生的高校,被30多个国家的大学、孔子学院和数百所语言教育机构使用。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12/content_10495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