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汉语拼音”今年50大寿

发布时间:[2008-02-15]  阅读次数:

?

今年50大寿
?
知道吗?a、o、e已经50岁了。今年是《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50年来,汉语拼音从最初的帮助国人识字、扫盲的工具,如今已变成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

?

  提起a、o、e等汉语拼音,人们都不会感觉陌生。它伴随着人们识字、上学。现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马庆株教授介绍,建国初期,人们学习汉字的方式,还是传统的死记硬背套路,或是根据“笔画式拼音”学习,但是,无论是拼写还是记录,使用起来都十分繁琐。为了方便汉语的学习,方便汉语与国际拼音文字接轨,当时的文字工作者向国家领导人建议,有必要研究一种新的拼音文字代替“笔画式拼音”。

  1956年,众多文字工作者研究出6种拼音文字,其中4种是简化的笔画式拼音,2种是字母式拼音。当时,10多岁的马庆株还在上初中,他还记得,那时很多人是第一次见到a、b、c等字母,不过,人们根据报纸、杂志上印刷的规范汉字,以及下面标注的拼音文字,很多识字的人,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就掌握了新的拼写技巧。即使是那些不识字,只具备汉语读、说能力的“文盲”,在别人的帮助下,也能很快记住拼音,从而认识汉字。

  汉语拼音的最初、最基本目的就是扫盲。拼音文字的出现,是一场汉语文字的革命,它帮助很多只会说话、不会写字的老人,认识了中国的“方块字”。这50年来,我国已有约10亿人学习并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虽然我国使用的拼音文字和英文字母有些类似,不过,它并不是英文字母,而是我国文字工作者根据拼写需要,以拉丁字母为基础,与其他国家的字母接轨改编的,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应该被称作中国字母。

  随着时代的发展,拼音文字的用处越来越广泛。计算机问世后,由于当时无法输入汉字,个别外国专家甚至还在看中国的“笑话”,不过,各种拼音输入方式问世后,更多的专家对中国挑起了大拇指。

  不久前的一项研究显示,95%以上的手机、电脑用户,都是采用汉语拼音的方式输入汉字,可以说,汉语拼音为信息传播、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汉语拼音为地名、人名提供了规范标准。”马庆株教授说,多年前的地图上,北京的译音方式有很多种,包括英文中的“Peiking”、法文中的“pekin”等。但是,一个地方采用多种标注方式,容易让外国人混淆地名,最让人尴尬的是,中国的地名,竟被外国文字“命名”。而现在的世界地图上,北京的拼写一律为“Beijing”。只要提到“Beijing”这个单词,所有人都会明白,它所代表的是我国首都北京。“汉语拼音不仅准确地标注了地名,更可以看作是一种国家主权的宣誓。”

  走在大街小巷不难发现,道路名、地名的汉字标识牌下,还有一行汉语拼音标识。比如,“复康路”被标注为“Fukang lu”,而不是生涩地翻译为“Fukang road”。相信在奥运会期间,这种汉字、拼音双重标注的方式,可以帮助外国人准确说出中国地名、路名,避免“半中半洋”的尴尬,甚至可以帮助他们准确分辨不同的汉字。

  遗憾的是,我国的一些企业为了与“国际接轨”,盲目地将企业名称翻译为英文名称,结果失去了汉语的原意,让中国人看不懂,外国人更是一头雾水。另外,个别人给自己取了英文名,却按照外国人的习惯,将名放在前,姓放在后,这些都是盲目追风、缺乏文化自信心的表现。

  aoe

  昔日教国人认识方块字 如今教外宾学说中国话

  http://news.sina.com.cn/c/2008-02-15/154013416958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