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4月8日电(薛冰 林珍 孔晓明)“中国人‘面子’很重要!”近日,著名语言学家、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邹嘉彦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师生精彩讲述“十年词汇几番新——从共时语料库探讨社会文化演进”。
????据《信息时报》报道,邹嘉彦表示,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紧密的关系。为此他选取了几组表示动物名称的词,并进行中英名称的对比来阐释中外文化差异对命名的影响。如在斑马、海马、河马这组词中,英文的名称分别为zebra、sea-horse、Hipporpotamus。在英语里这三种动物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可是中国人都以马为它们命名,这是因为这三种动物的脸与马相像,而中国的文化对“脸”和“面”很关注,所以命名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面子’很重要!”邹教授说道。
????邹嘉彦认为,同形异义词在不同的地区代表着不同的意义。譬如“中巴”一词,在香港意为“中华巴士公司”,在大陆则指“中国与巴基斯坦”。此外,各地中也有许多同义词,如“手机”便有10种不同的名称,“因特网”也有13种不同的说法。他还介绍说,外来词是通过人类接触、文化接触和语言接触这三个环节进入另一语言中的。在语言接触这一环节是通过把原模转为仿模来完成的,包括音模和意模两种方式。有些词可以从一种模式变成另一种模式。如“豆腐”一词,以前译为Bean curd,现在采用了音译法,译为Tofu。但是“针灸”一词却还是译为“Accupuncture”而不是“Zhenjiu”。邹嘉彦解释道,这是因为文化具有兼容性,一个词应从音译转为意译还是从意译转为音译取决于该词的亲近性、投合性和熟悉性。 ????
????邹嘉彦简介:
????邹嘉彦,哈佛大学硕士,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比利时皇家学院外籍院士,香港城市大学语言学与亚洲语言讲座教授和语言信息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前副校长(研究与开发)。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亚洲自然语言处理联合会创会主席。(完)
http://www.gd.xinhuanet.com/edu/2008-04/08/content_12904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