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务院侨办为海外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帮助,如组织海外中文老师培训,举办各种类型的海外中文教育的研讨,组织海外中文学校的孩子到中国“夏令营”,以及向海外中文学校赠送中文教材。法国《欧洲时报》近日刊登评论文章称,海外中文教材在海外中文教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中文教材如何更加适宜海外中文教育对象的学习,更加易于他们理解和接受,还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文章认为,海外中文教育应该与当地主流社会的学校教育协调,而中文教材应该与当地主流社会的学校教材接轨。简单地说,就是把主流国家的小学教材直接翻译成中文教材。
作者指出,使用这样的教材,海外学生学习中文就会比较容易。因为这些内容,他们在主流社会的学校都已经学习过,已经有了基础。两种课本对照学习,会是“轻车熟路”,这样就会减少他们学习的难度。而“温故知新”,就比较易于理解,易于记忆,易于出成果。
作者认为,容易出成果的课本也就有利于克服学生学习畏难的情绪,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文章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想提出一种思路,即中文教材的编写,应该尽可能地吸收各国小学教材的内容,尽可能地贴近海外社会。
对于如何解决编写这类中文教材所需人力、物力和费用的问题,文章指出,可以作些尝试,选择重点,循序渐进,逐步推广。在具体方法上,作者提出了两类可以采取的形式。
一是与海外主流社会的教育部门合作,共同出资。文章指出,现在海外中文教育正面临着“中文热”不断升温的机遇,许多国家和学校已经在考虑把“中文”作为他们国家“外语”的选修课,而他们也正缺少适合他们需要的中文教材。
二是与海外中文学校或者有识之士合作,共同出资编印,版权共有,有偿使用。(西班牙巴塞罗那ESERP孔子文化学校)
http://www.hsm.com.cn/hwjy/hjsp/200712/04/975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