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CN:从历史教材看韩国人的历史焦虑感

发布时间:[2007-11-03]  阅读次数:

手头有一本韩国普通中学高一年级的《国史》教材,我曾抽时间专门对教材中涉及到的,有关韩半岛与中国历史关系的部分,进行了一番研读。有些感慨,简要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

  教材中提及元朝时称,是因为当时的高丽国王成为元皇帝的附马,高丽才降了格,元朝因此有机会经常干涉高丽内政。元远征日本时,高丽提供济州岛为前哨基地,并把美女、金银、人参、药材送给元,使高丽的自主性严重受损。

  大明朝时,高丽灭亡,李氏朝鲜建立。教材中说,朝鲜与明朝交流十分活跃,对明采取事大主义(事,动词,即侍奉;通俗说法就是,谁拳头大听谁的。现在,美国拳头大,他们就听美国的),明对朝鲜国政没有具体干涉。朝鲜定期不定期地派遣使节,与明进行文化交流。与明交往,朝鲜讲求实利,以维持王权安定和国际地位。

到了明后期,教材指出,朝鲜与女真的交流也十分活跃,对女真采取征伐和绥靖两手政策,给女真人官职和土地,想同化他们为同一民族。同时,派使节,搞贸易,在京城(地名)设贸易所。但女真仍不时侵略,国王就动员军队进行征伐。

  后来,女真改名为满洲,并入主中原建立大清,教材承认,朝鲜对清维持事大关系,但内心对清有很多仇恨,暗地促进北伐。孝宗对坚决反清的一些大臣如宋时烈、李宪等评价很高,他们积极训练部队,筑城,准备北伐。当然,因为种种条件所限,北伐没有变成现实。而此时,清的国力不断扩大,成为融中西文化为一体的大国。朝鲜使臣去清回来后,发表散文或报告,介绍清的新鲜事物,这时,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官员认为,不应排斥清,应该向清学习一切有用的东西。

  我看到的这本书的内容基本就这些,远古时代,他们只讲他们自己的檀君什么的,不涉及中国。总体印象,涉及中国的内容都非常简略,不提细节。比如,据我看过的中国史书中,至少有这样的记载:朝鲜国王的确立是需要明朝皇帝批准的。有一段时间,想当国王的人太多,你争我夺的,一天三变。朱元璋生气了,骂道:爱他妈谁当谁当,我不管了,只要你们自己能摆平,报上名单来,我照准就是了!因此,他们派遣的使节,可不只是来进行文化交流的。这些,他们都不提。

  在我看来,这样的教材,还不至于说在明目张胆地伪造历史,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他们在刻意回避一些东西。这种回避,隐约可见韩国人整体的历史焦虑感,也就是说,富起来的韩国人,多么渴望自己的国史,是一部独立、完整、光荣的历史啊。这个,有点像暴富的大款,发财之后就想重修家谱,能把自己二百代以前的祖先定为某个血统高贵的同姓名人才好。

  当然,篡改历史毕竟是有难度的,于是韩国人就喜欢在文学艺术领域满足自己,比如电视剧《朱蒙》,韩国自己的历史学家一直在媒体上公开批评它严重违背历史,但这一点不耽误老百姓津津有味地收看。可能会有一部分人相信《朱蒙》就是历史事实,这个人数比例,应该和看了《地雷战》就相信农民也能把装备精良的日本兵打得屁滚尿落的人数比例差不多。

  这样,从韩国人的历史焦虑感出发,我们就能更清楚地解读韩国梨花女子大学那个教授搞的什么中国神话韩国神话的论文了。第一点,我坚持认为新快报的新闻标题是不准确的,“中国神话源自韩国神话”,看新闻内容也知道,这不是那个教授的原话。说源自,就代表了是母体,是起源,这不是在刺激人破口大骂吗?所以,新快报这么起标题,呵呵,有点欠谨慎。当然,话说回来,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起这个标题的编辑没准要的就是这效果,人家现在正偷着乐呢。第二点,地球人都知道,黄帝等都是神话人物,是中国的。高句丽壁画再早也早不过这种神话传说,因为神话口口相传,其产生时代已远不可考,与后来的成书时间无关。况且,高句丽的政权性质和文化归属,中韩学界历来都有不同见解。第三点,对于这个教授而言,这种论文有可能是成名的大好机会,对此,不同人的反应及态度肯定是不同的,我一般的建议是一笑置之,尽量别以恶骂的形式帮他宣传,你怎么看芙蓉姐姐,就怎么看他,最好了。

http://news.21cn.com/luntan/retie/2007/11/03/38287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