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撤掉不是值得炫耀的"改革"

发布时间:[2007-09-24]  阅读次数:

近闻北京九县区高中语文大换血,以种种理由把《阿Q正传》撤了下来,并且声称“我们碰了过去不敢碰的东西”。尽管,有着“教材改革”的旗号,有“一纲多本”的名目,有“实验教材”的托词,但本质性的问题只有一个:撤掉《阿Q正传》的原因是什么?能不能站得住脚?

????毫无疑问,和通俗文学武侠小说之类相比,和当代作品相比,《阿Q正传》当然并不好教。为什么?简而言之,师生都要面对小说文本思想内涵的深邃,历史背景的隔膜,以及鲁迅小说别具一格的语言表达艺术这样的三重困难。本来,作为具有相关专业修养的高中教师,是能够克服这些困难的,但是,毋庸讳言,由于高中教育的急速发展,相当数量语文教师的业务素养和专业学养距时代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他们怎么会轻易地就“好教”了呢?这种不适应早就成为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现象,而今不切切实实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上下功夫,却从削减教材上去找齐,削足适履,搞恶性循环,这是哪一门子道理?

????“我们根据学生的领悟和接受程度,最后放弃了《阿Q正传》等名篇。”这是语文编写组答记者问时说出的又一个理由。这种说法实在是似是而非。小儿背唐诗,其义也渺渺,是不是就都要长大了再学,小时就不用背了呢?看看美国高中生必读书目吧!共21种,只选两部现当代精品,其余19部全是千百年的经典,光古希腊古罗马就占了5部,真是太古老太艰深了!因为他们深知:不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就无法创新,就不能推动历史!质之编写组的先生们,“根据领悟和接受程度放弃《阿Q正传》”,是诸位缺少自信力呢,还是杞人忧天?

????“新课本只是按照顺应时代的新标准,对入选的鲁迅文章进行了调整。”这是教材编委回答《新京报》记者追问时说的又一个理由。这就让我更不明白了。如果编写组的“新标准”确实“顺应时代”的话,首先入选的就应当是《阿Q正传》!八十多年了,这部小说常读常新。鲁迅早就预言:“此后倘再有改革,我相信还会有阿Q似的革命党出现。”从要推翻皇帝的农民革命,到辛亥革命,到民主革命等各个历史时期都有阿Q的徒子徒孙存在。《阿Q正传》至今闪耀着思想和批判的光芒!

????针对外国现代派作品《百年孤独》、《变形记》、《西西弗神话》,有的编委踌躇满志地说:“这几篇以前我们铁定不敢碰,但这次也选了。”一查,不对了,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早就把《百年孤独》和《变形记》给选上去了。其实,这个语文编写组真正“敢碰的东西”却没有明说,那就是:《阿Q正传》。这也就是为什么此举在媒体上引发广泛关注的原因。看看这个编写组挂在口头上的一些词语吧:“出新”啊,“前卫”啊,“砍掉一半”啊,“个人兴趣”啊,“玩票想法”啊……这样浮躁的文化心态,扩大开去,还了得?(关索摘自2007年9月7日《文汇读书周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7-09/24/content_67845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