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传媒:精心打造传世教本 专家谈大学教材改革

发布时间:[2007-09-25]  阅读次数:

本报有关大学理科教材写法有待改进的报道见报后(见本报8月30日8版《大学教材写法该改改了》一文),在读者中引起一定的反响,不少读者认同该文的观点:现在的大学(理科)教科书的写法确有待改进。记者为此又采访了几位在教育科研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请他们发表意见。
????
好教材能培养数代人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全国生物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乔守怡说,一套好的大学教材确实会对学生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事遗传学教学研究多年的乔守怡以复旦刘祖洞教授上世纪60年代主编的《遗传学》为例介绍说,这本教材的特点是将基础理论和当时遗传学的新发展融为一体,加上刘先生文字功底好,这本教材的用词造句都很讲究,读来非常流畅,学生易学、老师易教。当时全国的生物学专业都是用这本教材,一直到90年代初,这本书仍很受欢迎,可以说培养了中国遗传学几代人。
????
希望中国出现有国际影响的教材
????
????乔守怡说,教育部现正在实施“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编写工程,这套教材希望达到的目标是起点高、富有启发性,目前已向全国各出版社征集选题和物色作者。乔守怡参与了这套教材中的生物学教材的编写并负责主编其中的《遗传学实验》一书。为了编好这本书,乔守怡和他的同事们专门开了研讨会,确定以一种新的思路来编写,在写法上打破了过去的技术界限,将遗传学技术做了整合,各种相关的技术归在10个模块内。“我们期望这本书有助于学生了解遗传学实验的过程,启发他们的科研思维,并使得学生有很好的能力培养”。乔守怡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有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教材。
????
需要一些高起点教材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编审卞毓麟提出的一个观点是,不同的施教对象对教材会有很不一样的要求。那些悟性很高而又不畏艰辛的学生,特别是优秀的研究生,需要有一些高起点的教材。卞毓麟认为,由学界泰斗为培养拔尖人才而精心打造一批传世教本,恐怕也应是我们编著新世纪教材的又一目标。

http://www.news365.com.cn/xwzx/jykjws/200709/t20070925_1591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