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生活网:新兴语言带来“另类文化” 该宽容还是该规范

发布时间:[2007-09-17]  阅读次数:

今年8月16日,教育部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其中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选目——

??? “白奴”:就是“白领奴隶”的简称。这些人虽名义上是白领,但经济生活却苦不堪言。

??? “二奶专家”:指表面上与开发商唱反调,背后却与之勾肩搭背的专家学者。

??? “奔奔族”:指1975年-1985年出生的人,他们在事业道路上一路奔跑,背负沉重的社会压力。

??? 此外,“换客”(在网上与别人交换物品的人)、“晒客”(在网上公布自己的私人资料和物品的人)、“梨花体”(一个叫赵丽华的人创造的新诗体)、“半塘夫妻”(在同一城市生活,但仅在周末相聚的夫妻)等“时髦”的新兴词语都被收录其中。

??? 近些年来,大量的新词新语层出不穷,并不断步入人们日常生活,它们有的来自网络,有的从外来语言音译而来,还有的则源自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对于这些新词新语应如何看待?
?
?????????????? 网络语言带来“另类文化”????????????????????????????????????????
??? “MM,在做虾米啊?” “偶在BBS上灌水。”

??? “7456(气死我了),今天在路上遇到一群恐龙。” “喷饭!”

??? ——这是网友们交流时极为常见的一段对白。漂亮女孩叫“MM”,丑女称“恐龙”,丑男叫“青蛙”……只要经常上网的人,对这些五花八门的网络语言都不会陌生。

??? “网络语言的流行,给我们带来一种新兴的文化。”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小张说,比如网上一般不说“再见”,而是用数字“88”代替,这样既省事又随意。一些网络用语是通过约定俗成而具有了特定的意义,比如“菜鸟”、“恐龙”之类,如果将这两个词的含义直白地表述成“你是个笨笨的新手”、“她是个丑女”,不仅没有新鲜感,还有伤人之意。另外,有些网络词语的表达也是很形象的,比如在论坛上滥发帖子叫“灌水”,真回帖则叫“砌砖”;第一个回贴的叫“沙发”,第二个回贴的叫“板凳”等等。小张认为,这些网络语言有丰富的内涵,也是网络时代的一种文化体现。

??? 当然,也有一些人对这些“怪异”的语言表示不理解。市民廖女士近日无意中看到了女儿在网上与朋友聊天的记录,“什么‘稀饭’(喜欢)、‘斑竹’(网络论坛版主),我绞尽脑汁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廖女士说,“有正规的话不好好说,非要弄些看不懂的代名词,如此一来,规范语言不是要被淘汰了?”

??? “现在学生的作文,尤其是日记、周记里面充斥着不少的网络语言。例如‘顶’(支持)、‘MM’、‘GG’(男孩)等等,有时连我都不太看得懂。”桂林某中学一位语文老师对此表示了一些担忧:现在学生在日常接触的网络语言越来越多,而他们又正处于学习语言文字基础的时候,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对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 “火星文”流行校园

??? 不仅网络流行语充斥校园,如今在一些中小学生中还流传着一种“火星文字”,这些文字由复杂的偏旁部首和符号组成,形象怪异。例如,“3Q得ORZ”表示的意思是“感谢得五体投地”,其中“ORZ”的形状像一个人趴下跪地。又如“^-^”表示微笑,“@_@” 表示头晕眼花……记者注意到,不少中小学生的QQ昵称和QQ个性签名上写的都是“火星文”。近日记者在网上还搜索到了一个名为“火星文官方网”的网站,上面除了列出各式各样奇怪的“火星文”外,还提供了“火星文在线翻译”服务,很多中小学生都通过这样的“翻译器”将简体中文转化成火星文。

??? 对于“火星文”在中小学生中的频繁使用,不少老师和语言文字专家都表示不赞同。“这类文字随意的成分太大,大部分都是随意生造出来的文字,或者仅仅是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代替文字,这都是属于不规范的语言文字,特别是对处在母语学习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过多的沉迷这些符号可能会对正规的汉语言词汇、语法学习带来误导。”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一位工作人员严肃地说。

????????????? 专家:既要宽容对待,也要合理规范?

??? 从事了多年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扈伟玲老师,对于新兴语言的出现表示了宽容态度:“新词新语的出现和流行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这并不奇怪,因此我们也不必过多地用特殊眼光去审视它们。”她说,在语言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适应社会需求的新词新语出现,而同时也会有一些长期不被使用旧词被淘汰掉。在新词出现之初,一些人们也许不理解或不认同,但随着运用的广泛会逐渐被人们认识。“例如,我以前一直不明白‘粉丝’是什么意思。直到一次我特地向上中学的小侄子请教才恍然大悟,后来我也不自觉地在说话中用上了这个词,别人还夸我时髦呢!”

???? 而另一方面,扈伟玲也表示,当然一些新词新语,尤其是网络语言中有不少人们不熟悉,表达意思不清楚,用词不规范的现象,带给人们新奇感觉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交流造成不便。由于新词新语还处于发展阶段,有关部门和学术界正在研究和讨论如何对其进行规范,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对一些意思含混不清,容易引起误解的词语加以规范、对中小学生使用网语需有所限制,等等,但具体规范标准的出台尚需时日。

??? “语言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大量新词新语的出现不可避免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被广泛应用的新词新语不一定就是规范的。”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家陈小燕博士谈到,目前出现的新词新语有一部分不但不符合语言规范化的要求,有的甚至干扰了中小学教学,给生活带来不便。例如男式牛皮鞋、女式牛皮鞋简称为“男牛”、“女牛”,这不仅容易引起误解,还对语言的应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对于这类语言模糊、逻辑不通,人们难以理解的生造词,我们就应适当加以规范。

??? 值得一提的是,语言的规范必然滞后于语言发展本身,我们在制定相关规范标准时应充分尊重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首先应该允许语言事实的存在,而规范只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规范。我们从事语言学的专业人士要做的,也只能是监控而不是操纵,评判它们是否符合规范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具有社会性,即被大多数人所认可。

http://www.guilinlife.com/news/news/shownews.asp?NewsID=137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