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教材选定须摒弃独断和偏见

发布时间:[2007-09-09]  阅读次数:

近日,北京中小学教材有了较大的修改,将世界大战内容从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删除,引发极大争议。无独有偶,前一段时间,英国前首相邱吉尔也退出英国小学历史教科书,许多英国人对此大发抗议,因为邱吉尔曾经被评为最伟大的英国人,小学生需要了解邱吉尔以及与其相关历史事件,但那些编著教材的专家却认为,全球变暖等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也有子女在美国上公立学校。一般来讲,美国公立学校的教材由州教育部下属的教材委员会选定,私立学校教材则由学校自主决定。

  在笔者所居住州,按照州政府的宪法规定,州政府必须向所有的学生提供免费的教材,另据有关法规,州政府对教材的选定和购买有详细规定。教材选定委员会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列出教材购买清单,并同时向数个教材出版商招标。

  更重要的是,在选定教材以前,州政府要召开公开征求意见的听证会,所有该州公民都有权通过书面申请参加。在听证会上,参加会议的居民也可以就教材内容提出意见。如果美国教课书也有像删除世界大战这样的“颠覆传统内容”的重大修改,想来一定会在听证会上引发强烈争论。但与北京修改教材引起的争论不同,美国听证会的争论在事前,也能够对教材的最终选定产生影响。也就是说,选什么教材,用什么内容教育下一代,不只由专家们确定。

  当然,居民对教材选定的影响也并非总是个人之力,美国有一些民间机构专门从事教材选定相关工作,每当教材选定时,他们就会收集居民意见,再传递到听证会上,对教材选定施加影响。

  由于居民握有选举权,因此,政府官员对于体现民意的听证会决不敢掉以轻心,必须认真对待,并将民众的意愿尽力体现到教材选择中。最近几年,美国民众关于进化论教育的争论此起彼伏,反对进化论的一方坚持要加上置疑进化论的内容,而坚持进化论的一方则反对加上这样的内容,双方都在通过各种渠道去影响教材的选定。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们获得了最没有偏见的课本。

  在笔者看来,中小学教材的选定或修改,必须集思广益,考虑包括家长在内的多方面意见。为此须制订出教材选定和修订的法定程序,通过听证会的方式收集意见。毕竟,中小学教育资金来自纳税人,教育下一代也是所有公民关心的事,并非只是教育专家们的任务。

  □(作者为旅美学者)

http://finance.jrj.com.cn/news/2007-09-09/000002654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