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几则关于母语的新闻颇为让人忧心。一则是关于小学生提笔忘字的。现在小学生都用电脑了,写字的能力大大下降,不说书法这种国粹,连许多字都写不了了。一则是在日举办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上海座谈会上,研究专家透露,尽管大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但普遍存在着主题上混乱、功能上不统一等问题,许多大学甚至已经取消或者根本就没有开过大学语文,大学语文正遭遇着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同时,我国大学生的母语应用能力现状令人担忧。
众所周知,我们的母语——汉语,是世界上最富于表现力和美感的语言;而汉字,也是世界上最富美感的字体,所以才会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说得一口字正腔圆的汉语,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都能让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感觉。而且,一个国家的母语,承载着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传承着文化,凝聚着民族精神。
所以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自己的母语。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都注重母语的学习,而且在青少年中进行书法的熏陶。但中国作为中国书法的创始国,从小学生到大学生,母语应用能力却普遍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况,学生话讲不好,字不会写,据报道说,在大学除了文科学生,许多理科大学生竟然写不好一封信,错别字更是满天飞。这就惶论书法艺术了。
出现这种状况,固然与科技的发展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学校教育的功利化正在让我们母语逐渐流失。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小学中学以考试为目的的语文教育,缺乏语文素养的培养;大学基本上都是术业有专攻,干脆就不把语文当回事。教育的功利化,直接导致了母语应用能力的下降。学生们既缺少对母语的感悟能力与审美能力,也就缺少对生活的美的发现。而母语是与国家传统文化息息相连的,母语应用能力的下降,必定是文化传承的失败!这样的民族的未来是值得担忧的。而书法艺术,作为世界文化的瑰宝,如果漠然视之,失去了它,那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悲哀。
就在我们担忧母语未来的同时,一种“国骂文化”却越来越兴盛。曾经被鲁迅先生称之国骂的“他妈的”不仅未曾消匿,又涌现出了许多基因变体出来。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宝安区居民,在忍受了很久“牛皮癣小广告”的骚扰之后,刷出了一份被称为“史上最恶毒”的标语:“在此贴广告者全家三代死光光。”其实,诸如此类的语言暴力是随处可见的,狠话毒话已经深入民心。
“对准点,不然木橛子伺候。”——北京,公共厕所提示不要“方便”在坑外。“保护环境长命百岁,乱丢垃圾断子绝孙。”——重庆,中英文双语。“毁树一行先死他娘。”——中国式狠话,最厉害的就是让被威胁者死亲人,比如子女和父母。“24小时坦克出入,压扁恕不负责。”——广州,某车库提示。等等,不一而足。标语者固然事出有因,但语言的暴力的背后折射的是人本意识的缺失。
我们母语是一种高雅的语言,曾经造就出多少美文,而如今,竟然被糟蹋成“国骂文化”;曾经陶冶性情的文字,如今变成人身攻击的荆棘与鞭子。我们不能不为我们的母语感到心疼与伤心。文化与国民素质的紧密相关的,没有文化的国民,必定是糟蹋文化的国民。暴力语言的兴盛,说明的是什么呢?
学生母语应用能力的下降,“国骂文化”的兴盛,一衰一盛之间,折射的是我们国家文化建设的任重道远。
http://hlj.rednet.cn/c/2007/09/16/1321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