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女”“美眉”“粉丝”……这些在网络和媒体出现频度极高的词汇刷新着社会语言。教育部官方网站日前公布的《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科研工作“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显示:我国已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社会语言生活监测与研究机制。
????《规划》介绍,“十五”期间,我国成立了由平面媒体语言、有声媒体语言、网络语言、教育教材语言、海外华语等5个分中心(中心)构成的中国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建立若干动态流通语料库,向社会发布了2005年度的语言生活状况。
????同时,国家语委策划、出版了《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建立了《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入选和编辑出版的长效机制,及时对社会语言生活进行引导。地方语言文字工作机构重视对当地语言生活的调查研究。
????此外,“十五”期间,我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也在规范标准建设、语言基础工程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我国已完成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标准的研制工作,即将开展试点测试。对少数民族文字字符总集进行了初步的收集整理。语言规划、推广普通话等理论、实践与对策研究取得不少成果。
????《规划》指出,步入新世纪,社会高速发展,教育逐渐大众化,媒体样式多覆盖广,交通通信空前发达,人口流动量加大、流动半径加大、流动速度加大,信息化的技术成果介入生活的各个领域,语言、方言之间的交流碰撞频繁,这些使我国又一次进入语言生活的快速发展期。语言文字应用科研工作面临新机遇和新课题。
????《规划》提出,保护、开发中华语言资源,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成为国家语言文字应用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规划》也指出,我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与国家对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例如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各地区、各行业科研工作开展不平衡;汉语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还不多;网络上对公众开放的中国语言文字资源还很少;应用语言学人才缺乏等。
http://www.yndaily.com/html/20070518/news_93_260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