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称作“种子”的公益短信,只要编写字母“M”发送到号码7801就可以下载,然后再编写“7801+好友号码”转发,一个倡导文明、传递爱心的链条就会因此形成。发送每条短信所产生的费用,将全部用于捐助我国中西部的贫困中小学生。
为抵制不良手机短信,净化手机语言环境,运用新兴传播工具弘扬文明新风,中央文明办、信息产业部和中国移动组织的“倡导文明、传递爱心”公益短信大赛2006年12月11日拉开帷幕,活动共分“短信征集”和“短信转发”两大内容。手机用户撰写内容健康、反映“八荣八耻”和“和谐社会”等先进思想的短信作品,发送至“78016”,即可参与“种子短信”评选。大赛通过征集和传播健康文明的“种子短信”,让文明的“种子”传遍全国各地。
“此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中国移动业务管理处总经理何志力告诉记者,从去年12月份启动到今年3月5日结束,大赛在80多天的时间内共征集文明短信138万多条次,超过423万次的种子短信被用户下载,而代表着参与者爱心的种子短信平台转发次数更是超过了3600万次,总计达到了4000万次以上的参与次数。按照日均量计算,活动期间每天有50万次左右的参与量,春节期间每天的短信参与量接近80万次。直接参与活动的人数达到了350多万,间接受到影响的人超过1亿。
而据实际调查,此次大赛的参与群体不仅在数量上规模巨大,而且参与者有学生、教师、公务员、工程师、商人、军人、农民等不同层面和群体,他们都对活动本身的爱心公益性质和活动目的表示了认可。
河南省兰考县的一位中学教师在给大赛的留言中写道,“大赛非常好,我不仅自己发了七八十条,而且还推介给学生们,让孩子们一起体验文明与爱心传递活动。”四川南充市的一位40多岁的街道办事处职员表示:“现在短信环境有点不好,对下一代成长不利。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应该多为下一代做点事,努力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新疆的一位年轻女白领认为,“活动挺有高度的,比很多给明星投票什么的商业化活动要好得多。”广东省封开县的一位创作短信获了奖的农民则说,自己除了平时干活也想有一些文体活动,“像我这样的老百姓都能参与,并有机会获奖,非常高兴”。
正是大赛本身的主旨和精神引起了参与者的共鸣,部分大赛参与者自发组织起来,联名发表了“短信使用礼仪”倡议书,其中涉及“文明用语”、“表意清晰”、“拒绝色情短信”、“注意语法规范性”等七条倡议。该倡议书针对所有手机用户,希望以此推进社会大众对短信使用习惯和使用道德的关注。
4月18日,整个大赛达到最高潮———在人民大会堂,中国移动将80多天产生的公益短信收入475万元交到了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手中。张保庆感慨,这样的公益活动既倡导了文明新风,又资助了贫困学子,是企业和公民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有关领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此次公益短信大赛中,中国移动以积极的态度净化短信环境,结合大众舆论潮流,以“文明”和“爱心”为主题倡导短信新风尚。公益短信大赛在为贫困学子送去爱心和温暖的同时也推进了短信环境的改善,引导了大众短信使用习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次创新性探索。
http://news.sohu.com/20070516/n2500528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