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使用的语言有82种,约有半数使用人数逐渐减少,有20余种面临短期内消亡的危险。”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戴庆厦告诉记者。
“我国贵州毕节一带曾经存在过一种羿人语,在1995年专家去当地考察的时候发现还有一位老人会讲这种语言,而几年前再去探访的时候,那最后一位说羿人语的老人已经去世,这种语言彻底消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徐世璇说,“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财富,它的消失,意味着这个民族历史和民间文化遭受重创。”
20多种语言处于消亡边缘
4月18日,戴庆厦说,最新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包括满语、仡佬(音歌老)语、赫哲语、阿侬语、土家语、仙岛语、鄂伦春语、布央语、徕(音来)语、木佬语、畲(音舌)语、普标语、拉基语等20多种语言已经处于消亡边缘。
戴庆厦介绍,目前能用赫哲语交际的只有十几位60岁以上的老人;满语,现在只有约100人能够听懂,十几位老人还可以说;畲族会说自己本民族语言的只有1%至2%,总人数不过一两千人。还有仙岛语,是阿昌族一个支系使用的语言,使用人数约100人。
十几种古老语言已消亡
据估计,我国现存82种语言,加上陆续发现和预计消亡的语言,可能存在过120余种语言,其中十几种已经彻底消亡,如西夏语、鲜卑语、契丹语、女真语、吐火罗语等。
西夏语:曾经兴盛一时 据介绍,尽管当时的西夏国除了党项族还有汉、藏、回鹘等民族,但西夏语为强势语言,是当时的官方语言。有资料佐证,当时西夏人和汉人进行买卖生意时,所写契约均为西夏文,当时西夏语的地位可见一斑。
这种兴盛大约持续了200余年,直到1227年元灭西夏后,仍然产生了大量的西夏文文献,地方政府的公文甚至仍然沿用西夏文。
契丹语:使用时间最长 专家说,在所有的死语言中,契丹语的使用时间最长,从920年建国到1234年,一直持续了300多年,在女真共190年的统治历史上,150年在使用契丹字,甚至金代人去世之后,仍然用契丹字写墓志。
女真语:使用不久改用蒙语 而女真语由于其族群偏小,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多用汉语进行交流,在中俄边境出土的永宁寺碑上刻有蒙、汉、女真三种文字,说明在后来女真人聚居地,已经改用蒙语进行交流。专家认为,古代语言往往会随着政权而灭亡,但往往会晚于政权的灭亡。一般政权灭亡后,会改用其他语言。一种语言是否属于强势语言和当时本民族的人口、文化以及统治地位直接相关。
http://news.sina.com.cn/w/2007-05-16/092811829735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