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教育扶贫是根本的扶贫

发布时间:[2007-05-06]  阅读次数: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我国整个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

????4月15日,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和北方汽车教育集团共同启动的“北方七千万捐资助学计划”在河北邯郸创立了我国第一个教育扶贫基地,包括本报在内的数十家媒体参加了揭牌仪式。与一般的慈善捐款不同,此次计划的重点在于免费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掌握一门可以立足社会的技术,让他们通过学习得以改变命运。首批来自全国14个省、区的4000多名贫困学子将在教育基地获得免费培训技术和安排就业。据悉,北方汽车教育集团今后还将斥资4.5亿元,用三年时间免费培养3万名贫困生。

????“北方七千万捐资助学计划”不过是2006年9月发起的“中国民办院校教育扶贫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该工程计划用四年时间,在全国一百多所民办院校中为贫困学生提供2万个学费全免和半免名额,范围包括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及职业培训,涉及免费金额达4亿元人民币。

????自去年下半年启动以来,已有48所民办院校成为此项工程的首批捐助院校,工程所获捐助金额已达8.36亿元,是原计划4年筹资额的209%,获得免学费资助的贫困学生数量已达到7万多名。对此,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胡富国说,这一工程为解决贫困孩子接受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方法。

????目前我国贫穷人口还有3000多万,扶贫开发的严峻形势主要表现在:一是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速度明显趋缓。上世纪90年代期间,平均每年解决6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现在平均每年则不到200万人。二是贫困人口与其他农民的收入差距拉大,两者之比已有1992年的1∶2.45上升到2003年的1∶4.12。而在贫困人口中,绝大多数没有受过教育或受很少的教育,生产能力和自身素质的低下导致他们没有获得社会平均收入职业的机会。因此,要解决这部分人口的贫困问题,关键在于发展教育。通过给每个人提供取得收入所需要的受教育机会,向他们传授知识和技术,提高其劳动技能、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改变他们的劳动形态,可以为他们取得收入创造一个比较平等的起点,并增加其一生的收入。事实上,通过教育提高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进而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

????7万多名贫困生背后是7万多个家庭,民办院校教育扶贫工程的启动,对解决我国现阶段贫困问题将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不过,为使我国的教育扶贫成体系,除了发动民间和社会力量给予贫困孩子进行学历和非学历以及技能培训外,政府对于教育扶贫尤其是其中的职业教育扶贫应给予更多的重视,把职业教育放在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抓紧、抓好,使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一样,积极发挥扶贫功能。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7-05/06/content_6056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