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称一称多少斤,用过的教科书要卖废品了。本报记者 邱成 摄
?? 用别人的教材,感觉不错
每学期俄语课开课前,中文名叫伊列娜的俄罗斯女外教,就会把教材一一发到学生手中,课程结束,学生把教材还给外教。这些教材是伊列娜从俄罗斯带到中国来的,教材比较旧,但保存得很整洁。伊列娜对中国学生说,这是俄罗斯9年级学生的课本,每本书都至少循环了5个周期。
这是记者大学期间的真实经历。虽然事隔多年,记者早已忘记当初所学内容,但还依稀记得教材的颜色,书页上橡皮擦铅笔字的痕迹。不知记者当初用过的教材又被多少学子“接力”。
?? 为何不接受教材循环
教科书循环使用在许多国家早已普遍实行,为什么在资源相对匮乏、经济相对落后的我国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呢?
记者了解到,除了发行部门给学校返还的教材折扣是阻止教材循环使用的最主要障碍外,家长、学生也难以接受别人用过的教材。记者在哈尔滨市某初中门前拦访了部分学生、教师和家长。一位家长说:“我儿子念书就是‘吃书’,不到两个月,就成破烂了,谁敢拿去循环呢?”一位初中生也说:“教材总改,我曾经用表哥的书,和别人的用书有些不同,老师不让用。”一位外语教师说:“我希望学生在教材上做标注,教材就是学生的笔记本,怎么循环使用?”也有部分家长认为教材循环使用利国利民,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倡导此举。
?? 算算大小两笔账
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班50个学生,每本教材25元。如果买书的话,50个同学的教材费就是1250元;但如果采用租赁的方式,每位同学交5元租赁费,那样,费用只需250元,学生的负担大大减轻了。如果以书的适用期为3年算的话,3年学生光教材费就节约了3000多元,同时书的利用率也大大提高。
资料显示,生产1吨文化纸要用20多棵树龄在20至40年的树木,需要消耗净水100吨、600度电、1.2吨煤和300公斤化工原料,同时产生高浓度污水300吨。我国现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17773.74万名,按每人每年课本平均重2500克计算,我国每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使用的教科书需消费纸张达45万吨之多。如生产这么多纸,就要砍伐大树900多万棵。如果有一半教科书循环使用3到5年,就可少砍不少大树、节约不少能源。
有关人士认为,要让教科书“转”起来,除了培养学生爱惜书籍、在笔记本上作笔记的习惯外,改变教材的“一次性使用”的供应制度最关键。
http://www.hljdaily.com.cn/gb/content/2007-04/20/content_553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