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年12月25日15时
地点: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
发布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王旭明
内 容:介绍近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情况
议 程 :一、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发布有关情况
二、回答记者提问
出席人员 : 中央暨首都新闻单位记者
·教育部回应高校学费偏高 称收费标准6年未涨
·教育部:只关心文化教育 家长育子观应改变
·教育部:中学生健康状况将作高招重要依据
·教育部:高校培养成本核算方法正在研究中
[人民网]:网友们好!今天下午三点,教育部将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情况,敬请关注。 [14:22]
[王旭明]:在正式开始新闻发布之前我们首先看一部专题片《架起金桥——前进中的中国教育新闻宣传事业》。(播放短片)(2006-12-25 14:42:13)
[王旭明]:“架起一座金桥、搭建一座平台、敞开一扇明窗、收获一路希望。”“政策面对面,连接你我他。”这是我们刚刚看过的15分钟短片向大家揭示的一个主题。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收看中国教育电视台现场直播的广大观众朋友,收看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和中国教育新闻网站直播的广大网民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如约参加、关注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打一个比较感情化的比喻吧,就像夏天里美丽的蝴蝶,严冬里洁白的雪花,随季节准时来到人间一样,这也充分表达出大家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注,特别是对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新闻发布制度的关注。(2006-12-25 15:11:33)
[王旭明]:今天是本年度教育部的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一路走来,有一种百感交集的感觉,在这里,我向各位深深地道一声“谢谢大家”。
今天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第一方面,我接到很多媒体给我发来的邀请函,请我参加他们所在媒体对年度重大教育新闻,或者最具影响力教育新闻事件的评选活动,还有点评活动。日前,我专程到搜狐网站就他们评的年度最有影响力教育新闻事件进行了点评,但是我在所给的候选新闻当中感到似乎还缺少一些内容,我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有时候就是这样,当我们即将走完这一年路程,再回头数脚印的时候,有可能把最重要的脚印给忘掉了,因此,很有必要再梳理一下年度重大教育新闻事件。(2006-12-25 15:13:31)
[王旭明]:今年最具有震撼力的教育新闻,有几个大事件不能不考虑,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教育事业,举几个例子来说: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年初对一位普通的北大教师孟二冬的亲切关怀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当他得知孟二冬感人事迹后,亲自批示“为人师表、品德高尚”。在孟二冬老师病重期间,他又指示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孟二冬老师去世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正在国外访问,即致电哀悼,回国后他马上亲笔给孟二冬老师的女儿孟菲回信,号召全国各行各业的人们向孟二冬学习。这是我所知道的公开发表的总书记最长的一封回信,也是他做总书记以后第一次给一位普通教师的回信。(2006-12-25 15:21:02)
[王旭明]:在2006年,如果我问大家中国最重要的文件是什么,大家会异口同声的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在这个《决定》中,各位应该注意到只有一处是数字性的指标,这就是要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4%,教育投入要实现4%这样一个说法。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的集体学习,专题研讨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2006-12-25 15:22:46)
[王旭明]:温家宝总理在教师节前专程深入到北京一所小学的课堂上,足足听了一堂课。还在今年7月份到11月份,先后召开了四次座谈会,请全国教育系统的21位老师、校长和专家座谈教育问题。规格之高、议题之实、讨论之深入、参与者之广泛,都是前所未有的。
主管教育工作的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这一年来深入到教育部参加各种活动会议,直接指导教育工作,据我们统计其中公开宣传的就达几十次之多,此外还亲自倡导主持了素质教育的调研和讨论。这些事例足以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在2006年对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有媒体称“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又将进入一个新时期”。我很赞同这种说法。(2006-12-25 15:24:56)
[王旭明]:第二个方面,在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方面有令人振奋的进展,一个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无论是在保障教育者义务和权利方面,还是在凸显义务教育公益性、强制性、统一性方面,无论是在投入管理体制方面,还是在义务教育的内涵丰富方面,都为巩固和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同时各位非常关心的“两基攻坚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顺利实施,这里有很多数字,我只强调一个,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这一项,就直接为农民减轻了100多个亿的负担。(2006-12-25 15:27:30)
[王旭明]:第三个方面,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这里有一系列数字可以说明。2006年我国中职总招生规模已经达到750万,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了1800万。在普通高中和中职二者的比例,我们理想比例应该达到1:1,现在正有新的突破。同时2006年国家对职业教育总投入超过了140个亿,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技能性紧缺人才培训工程方面也有新的进展,已经有1000多所学校参加到这个工程里面来。另外,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2006年培训了3000万人次,实用技术培训了5000万人次,职业教育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训基地的建设。2006年中央财政投入20亿元支持了171个县的职教中心、218所示范性中职和317个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力地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2006-12-25 15:29:14)
[王旭明]:第四个方面,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今年我们在多次发布会上介绍了教育部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方面的重要举措,比如启动了“万本教材建设计划”、“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国家精品课程”,同时我们教师节前专门请来了百名高等教育教学名师的代表与记者见面。另外,大家非常关心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也在顺利地进行等等,这一切都预示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正在稳步提高。(2006-12-25 15:30:29)
[王旭明]:第五个方面,2006年我国一整套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得以完善,特别是高等教育阶段以奖、减、贷、助、免为主要内容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体系日益健全,并且发展态势良好。
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两免一补”,就是西部地区的孩子完全不用交任何费用免费上学。另外,今年特别要提出的是,国家设立了中职学校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金,安排了8亿元,2006年80万中职生享受到国家助学金,接受中职的教育等等。虽然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这一切都昭示着国家将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2006-12-25 15:31:44)
[王旭明]:最后特别要强调的一个问题,请各位给予关注,以孟二冬、冯志远、曹海林、祝香云为代表一大批优秀老师,和以李春华、杨振岭、陈敬道、徐伟等一大批优秀大学生为代表的优秀典型正在成为媒体宣传的主角,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特别是在宣传优秀大学生这方面,现在大学生宣传的典型和过去比较起来有进一步的深化,进一步突出了时代特色。比如不少报纸宣传大学生的典型都突出了他们自立、自强,突出了他们的奋斗精神,我们感到特别欣慰。我最近看《中国教育报》写的一篇摄影报道,兄弟俩养猪赚钱上大学,两个困难学生承包了一个猪场,上了农业大学,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使这个猪场发展的很好,既赡养了父母,又保证自己的学业。这篇报道被中宣部提出了表扬。另外他们最近又发表了一篇介绍焦作大学学生李正立的文章—《苦难是美好人生的铺路石》,他也是一个穷苦的大学生,不是向国家伸手,而是靠自己的劳动,靠自己的奋斗,获得学习的机会。我觉得非常令人振奋和感动。(2006-12-25 15:32:56)
【1】
【2】
【3】
【4】
【5】
【6】
【7】
【8】
【9】
http://edu.people.com.cn/GB/5211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