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教育误区:把孩子当成“手中宝”或“路边草”

发布时间:[2006-12-07]  阅读次数:

把孩子当成“手中宝”或“路边草”都是家长教育误区 专家建议:家长要提高自身修养,注重孩子情商培养   孩子的成绩莫名的开始下滑,孩子放学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孩子跟家长的沟通越来越少,孩子对家长的关怀冷眼相看……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家长方寸大乱。家长和孩子 到底应该怎么相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怎样的误区?记者为此采访了辽宁省教育专家杨子。   逼子成龙加重逆反心理   今年12岁的明明(化名),生活在“高知”家庭,父母一心希望明明在学业上能有所建树。可是明明却非常向往军营生活,最喜欢的就是军事期刊。明明的父母采取了“高压政策”:不让明明看军事类杂志和电视节目;明明回家后,就必须到房间里学习。可之后的日子,明明的成绩排名一下子从班级的前三名下滑到了第30名。   放任自我造成社会负担   “我没什么目标,以后能干什么就干什么。”10岁的刘畅(化名)这样计划了自己的未来。刘畅的父母离异,母亲再嫁,父亲出国赚外快,这样一来,刘畅只能和奶奶生活在一起。而跟奶奶一起去市场买菜就成了每天生活的一个部分,在市场菜摊上奶奶偶尔“顺”一把韭菜、“拿”几棵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刘畅,他竟然在班级里开始了小偷小摸。刘畅的老师说,班级里经常会丢一些笔、笔记本之类的小东西,经过查找,发现都是刘畅顺手拿走的。而刘畅说,那些东西没什么用,就是“偷着好玩”。   孩子情商培养更重要   辽宁省心理教育专家杨子告诉记者,十几岁的年纪正好是孩子的青春期,心理很敏感,也很脆弱,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这一非常时期。他说,家长“逼子成龙”的情况最多,能占心理咨询者的70%%,而后一种情况就少一些,约占5%%左右。   “孩子的问题说到底都是家长的问题,所以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就要先从家长自身的完善开始。”杨子对记者说。针对家长的一些教育误区,杨子建议广大家长,要给孩子明确灌输“先做人,后做事”这一理念,让孩子有健康的价值观念。同时,家长要提高自身修养,好孩子不一定是一百分,家长要给孩子明确这一评价标准:学习、分数并不是评价自身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此外,还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让家长代替孩子成长。要注意孩子情商的培养,这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和情绪的管理,以及对他人情绪的认可和管理,是适应社会、交际、面对挫折时最需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