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2004年9月,市教育局与三乡镇教办选择三乡光后中心小学、三乡初级中学、三乡理工学校为试点,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关于深化中小学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科研课题,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将学生的仪态、言表规范教育纳入德育的范畴。目前该课题已经结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zsnews.cn 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在进行礼仪训练。刘杰摄 小学生:礼仪意识不断提高 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针对小学生对礼仪教育的认知能力较浅、可塑性较强的特点,开展了“文明小天使”评选等一系列活动,使文明礼让的风尚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为。该校校长刘杰认为,学校礼仪教育渗透的不仅是外表礼节的教育,而是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礼仪、礼貌就是为他人提供方便,在尊重他人的时候也尊重了自己。为此,该校从每周两节的《品德与生活(社会)》中抽掉一节作为礼仪课。礼仪课没有教材,他们就组织课题研究骨干教师缩写了校本礼仪教材,教材涵盖了“个人礼仪教育”、“家庭礼仪教育”、“社交礼仪教育”、“学校礼仪教育”和“简单的国际礼仪教育”等方面。根据小学生好奇、喜动、追新的特点,该校运用多种手段,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以儿歌、礼仪训练、角色扮演、故事会、讨论会、课本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认知愿望和兴趣。刘杰表示,两年来,通过家校的共同配合,学生的礼仪意识日益提高,学生的礼仪行为能够从校内发扬到校外,从家庭发扬到社会,从自己发扬到他人。
初中生:文明习惯逐渐养成 承担课题初中部分研究的三乡镇初级中学侧重于礼仪与公民道德教育。该校校长郑宇告诉记者,该校生源来自城镇,由于三乡是一个侨乡,学生家境普遍比较富裕,很多家庭经济和生活水平上去了,但对孩子的文明教育却有一种滞后的现象。对学生来说,礼仪教育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因此该校一方面将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与民族精神、传统美德、革命传统、行为规范教育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同时也通过环境的力量、群体的影响,提倡、表彰文明行为。“我校每月都有“文明班”的评比,每学期都进行“文明礼仪标兵”的评比,每学年有“十佳学生”的评比活动,在评比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做到文明守纪,主动养成文明习惯。”郑宇表示。从目前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们确实养成了习惯,而且年级越高,效果越明显。“从一楼走到六楼,在这个过程中,跟我们热情打招呼、使用礼貌语言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因为我们楼下的是初一,往上是初二、初三。”
职高生:社交能力得到锻炼 职高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走向社会就业,因此提高他们的的社交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据三乡理工学校德育处主任刘伟思介绍,该校开展礼仪教育非常注重与学校特点相结合,让学生平时结合专业去学习。“我校有很多专业,如旅游、会计、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工艺产品造型等,每个专业对每个学生的礼仪要求有很多是相同的,但也有很多是不同的。老师在平时学习专业知识时,会认真思考搜集教学内容与礼仪训教的结合点,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刘伟思说。此外,该校还成立了礼仪队,通过规范的礼仪接待等服务活动,把良好的礼仪风貌带出校园,向社会展示学生的风采。礼仪队的学生纷纷表示,代表学校参加不同类型的社会服务活动,让自己的处事能力得到了加强。
教育局:课题成果将成教材 据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课题成果将有计划制定编集出小学、初中、高中礼仪教育的镇本教材。“这套教材出来后,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如何开展礼仪教育就有了可参照的教材。这对我市其他镇区的中小学、包括直属学校的礼仪教育将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该负责人还指出,礼仪教育不仅仅只停留在理论上的研究,学校教育的成果,最终的评价离不开实践和生活,而且还要看学生个体的表现。“因为有老师、同学的监督,学生在校内做得好,但离开校门以后,如何变成自觉的行为,还有待研究。要避免出现在校是个好孩子,在家是个娇孩子,在社会是个坏孩子。”
http://www.zsnews.cn/Education/2006/12/06/610171.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