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选用国拨教材还是地方大纲 学校左右为难

发布时间:[2006-11-13]  阅读次数:

    如果按国拨教材开课,学校就有“开课不全”之嫌;如果按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大纲开课,享受“两免一补”的贫困生就缺少教材。今年秋季学期已过去了一半,柳江县成团中心校至今还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一难题。

    该校一名姓韦的老师说,他们班上有七八名获得国家西部助学工程“两免一补”的贫困生。按照规定,这些学生的所有教科书都由国家免费提供,但国家提供的教材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社会、思想品德等,而实际上学校现在按照课改后的教学大纲设置课程,还有区及区以下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开设的课程,如社会、法制教育、综合实践、写字、口语等等,比“两免一补”的国拨教材要多出四五本。

    韦老师说,这一矛盾令学校在课程安排上非常为难。如果照顾“两免一补”的学生,只按国拨教材安排教学,学校就会因为“开课开全”而无法通过主管部门的教学工作检查;如果按普通学生实际到手的教材安排教学,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就有一些课没有课本。并且,还不能要求他们参加学校的统一订购,因为国家西部助学工程有明确规定:所有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除了可缴纳作业本费之外,学校不得再收他们的任何费用。同时,学校也没有专项资金帮他们购买区内增补的教材。

    据了解,这个问题在柳州市其他义务教育段学校也已碰到,并且都感到左右为难,有的学校不得不采取“变通”的办法来解决。柳州市鱼峰区一所小学的负责人说,为了让学校每个学生的教材都一样,他们不得不以购买教辅资料的形式,让获得“两免一补”的学生增订区内教材。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中心校的负责人说,他们只好在上课时将区内教材与国拨教材重合教学,如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合二为一;写字、口语与语文合在一起;区内教材中的社会、综合实践等与国拨教材中的社会重合。

    柳州市鱼峰区一小学负责人认为,这种矛盾其实就是教材重复所致。她说,在教学中时常碰到国拨教材已经讲过的内容,又在区内教材上重复出现,这不仅拉长了课时,增加了师生的教、学压力,也浪费了教育资源。

http://www.g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11/13/content_84959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