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制造业“语言革命”:机器人嵌入中文系统

发布时间:[2006-11-06]  阅读次数: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在一种新的WINDOWS系列推广之前,公司对英文版本测试完毕后,首先要测试的就是中文。中文成功了,其他语言都简单。在全球,以微软等高科技企业所掀起的中文热潮,已逐步渗透至更为广泛的制造产业之中   这几天的清晨,TOM总是很早起床,洗漱完毕后,夹着一本中英双语字典,第一个来到工厂附近的那幢白色建筑外。他一边呼吸着新鲜空气,一边大声地朗读着“旋转、上升、下降”等简单的中文词汇。   这幢建筑是ABB挪威机器人总部的调试中心。TOM是公司的一位普通研发测试人员。自从镶嵌着简体中文的“游戏机”手柄在此调试后,TOM对汉字的兴趣突然浓厚了起来。   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制造企业ABB公司正在全面革新公司所有机器人的新语言。中文、韩文以及日文将于明年年初全部嵌入。   在ABB最新开发中文版的机器人操作系统上,人们将看到的,不单是汉字的力量,还有外企对中国技术管理的深刻领悟:中欧之间技术人员的性格特征,为中文开发提供了空间;而国内制造业使用机器人从原先汽车产业逐步扩大到电子行业,也使简易的中文系统更适合于中国操作人员和技术工人。因此,中文必将成为工业产品使用的第二种国际通用语言。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在一种新的WINDOWS系列推广之前,公司对英文版本测试完毕后,首先要测试的就是中文。中文成功了,其他语言都简单。在全球,以微软等高科技企业所掀起的中文热潮,已逐步渗透至更为广泛的制造产业之中,而其中就包括汽车、电子、食品等行业大量使用的工业机器人产品。   国人性格推动机器人软件技术变革   “开始,暂停,向上,执行,这几个手柄上的中文,我早就学会了。现在我在学操作手册上的中文。”TOM的脸上洋溢着藏匿不住的兴奋,“中国人,中文,真的太神奇了。”   欧洲人性格温和、严谨,中国技术人员做事快速、情绪易激动。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决定了各国操作工在工作习惯、执行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也让中文系统的添加成为自然之选。   在瑞典总部,ABB量产的“焊接型”机器人已开始试用这些拥有强大语言功能的操作界面。机器人软件、机器人控制柜及类似SONY游戏机“PSP”大小的操作手柄都有中国汉字。“简体中文”更被选定为所有语言中的“缺省”性设置,即除瑞典语外的首选语言。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某种程度上,中文系统解决了中国人性格带有浮躁的一面,人们可以更加快速地了解、使用产品。   “你都不需要看技术手册,通过中文提示就在数天内学会如何搞定机器人了。”   ABB机器人中国区生产经理顾燕青在挪威看到了这样一件小事:   某天,一位工人在某台机器人的底部,钉上了一块ABB公司的铭牌。铭牌的一般钉法是:在底部打四个孔,装四个铆钉,然后钉上去。但那天,他不小心将最后一个铆钉钉歪了。   “这时候,中国人会怎么做呢?中国人可能就会拿起一个榔头向外一拽,咚咚咚地拉出来,接着再用锤子将铆钉钉上去。”   这位挪威当地的技术人员的操作程序却是:先去仓库,寻找一种适当的工具,把原来那枚铆钉小心翼翼地取出来。然后,用工具刷把这只孔里的脏物轻轻地刷出来。再去仓库寻找另一种适当的工具,重新上一个新铆钉。   一来一去,他花了两小时。   “当时我们非常奇怪。问他,为什么花这么大的力气去做这件事情啊?这个工人说,因为ABB是拿这台机器去换钱的。钉一块铭牌虽小,但是如果做不好,客户一看这个东西,就会对你这家公司的印象大打折扣。”   在标准面前,中国人的性格反映了其执行力并不那么完美。但在欧洲,工人们对标准的恪守,却是无人能及的。   再如装螺丝到一台机器上。10毫米和8毫米的螺丝都可以用。国外的技术人员会去翻阅手册,手册上如果写明:只能用8毫米,那么他们坚决执行8毫米的标准。一旦仓库里没有,也会等到这个产品到货了,再安装上去。”   顾燕青很感慨这一幕:“这就是忠实执行。但中国工人可能就直接拿10毫米的东西替换掉了。”   “在技术上,中欧人员的水平并无太大差距。”顾燕青说,中国人很机智,掌握一种新机器人的操作,即便是英文手册也只要一个多月。但新的操作界面绝对不是单纯让中国人在使用上更方便,而是在遇到更为复杂的状况下,能够自行并快速地解决问题。那么,有了中文界面,显然解决问题的速度要快很多。   “当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汽车上了新的生产线,工人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母语,来学习如何排障、如何增添新的功能,从而游刃有余地使用机器人。”   客户:从汽车到电子 工人能力之异   在汽车生产线上,焊接、喷涂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而随着电子、电气产业的崛起,中国大量的代工企业现在或未来将使用工业机器人。   ABB全球总裁金乐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客户已经向亚洲转移,而欧洲的生产线很有可能一步步减少。向亚洲展望的时候,最重要的地区就是中国。   所以,即便汽车产业占据了工业机器人60%的客户,但如富士康、仁宝、华硕等公司电子业对机器人的膨胀需求,众多的电子行业一线工人更急需中文操作系统。   ABB制造的一种喷涂型机器人主要针对汽车、IT产业等产品外型刷漆。   ABB挪威生产基地副总裁Gisie Bryne告诉记者,工业用颜料的毒性强、污染大,操作也很困难,必须通过机器人来操作,才能确保汽车、笔记本电脑等上色更加均匀、彻底。   汽车领域的技术人员,都有较深的行业积累,他们懂技术,懂流程。   在IT业内的大量客户,主要通过使用ABB的中小型机器人,为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等进行喷涂油漆以及焊接。他们经常会操纵机器人,同时喷涂数十台笔记本电脑的外壳。   在追求速度的IT产业中,涂装及焊接类技术的工人能力仍参差不齐。“如果能将设备全部使用中文操作界面,那么对于IT制造速度将有极大提升。一台机器人可以同时刷完几十台笔记本电脑,他通过手持设备的简单操作,在几十分钟内就完成了。”   ABB公司全球技术负责人顾春元表示,在中国广泛使用的产品,如果没有中文系统,是非常难以推广的。   他说,汉字的加入,不仅是让使用者能易于学习,同时他也要快速掌握、易用,这样产品才能得到长期信任。   “任何产品必须操作更简单、内容更丰富,这是技术进步的标志。”   顾春元补充说,客户不会把数百万的现金砸在一台复杂界面、复杂语言和程序的工业设备上。机器人本来就是帮助人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简化工作流程的。假设产品本身不具备强劲的操作性,那么机器人这种产品的魅力就荡然无存。所以,改进产品时,研发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会更多,包括所在市场的人文、社会发展方向等。   另一家机器人制造商——库卡公司的内部人士表示:“研发和销售人员自始至终都要与客户零距离。机器人行业绝对不是谁便宜谁就备受青睐,而是用得越舒服,它越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