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两岸教育信息化峰会今在厦开幕

发布时间:[2006-10-27]  阅读次数:

昨日,海峡两岸教育信息化研究专家、台湾制造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中的顶尖企业决策层聚集到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参加今日上午开幕的第四届海峡两岸信息化论坛。论坛将围绕海峡两岸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基本现状、发展方向、协同建设、典型经验、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广泛研讨,以交流促发展,以项目促合作,以成果促两岸教育事业共同发展。 台湾方面的中华资讯软体协会秘书长张国鸿表示,中国大陆近年来经济快速成长,对教育信息需求殷切。有鉴于此,中华资讯软体协会与厦门市信息协会、厦门市教育局合作规划第四届海峡两岸教育信息化论坛。此行来厦门的台湾资讯服务业者,都具有教育训练、校园行政管理系统、幼教管理系统、电脑辅助教学软体、补习班管理系统等领域专长,在台湾已有多年实务经验,希望透过论坛活动与厦门教育人士、资服业者互相交流,共同探讨海峡两岸教育信息化发展新观念和信息化教学的趋势。张国鸿强调,中华软协的团员,将带来教育资讯应用典范相关经验与解决方案,与厦门市各级学校教授及专业人才进行分享与案例交流,期盼为两岸教育软件业者带来合作分工与营运拓展。 教学生用网络要多疏少堵 ——访台北市立教育大学温明正教授 温明正,台北市立教育大学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兼任教授及台湾最高教育机关资讯教育推动委员,作为推动台湾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人物,他将代表台湾教育界在第四届海峡两岸信息化论坛上作《台湾教育信息化现况与未来发展》报告。昨日,温明正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目前台湾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发展情况怎么样? 温明正: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教育信息化就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台湾从官方到民间都相当重视、支持这项进程。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台湾的教育信息化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以台北市的中小学为例:1998年台北市政府开始在所属的3000多所中小学中规划扶持全面上网的电脑教室,加大中小学中的信息教育力度,在2000年又将网络化进一步扩展到各个教室,并为每位教师配备日常教学笔记本电脑,各学校甚至大部分班级都拥有专属网站,引来新加坡、香港等教育界人士前来观摩学习。如今,台湾教育中的信息化应用已经相当普遍,甚至鼓励每个四年级以上学生制作、拥有个人网站。在考察了欧美目前的教育信息化实验后,台湾规划在2007年实现“电子白板”替代传统黑板,即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使传统的黑板、粉笔等教具全部电子化,在硬体设施方面保持国际先进水准。 记者: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台湾对大陆教育界有哪些借鉴之处呢? 温明正:说到借鉴,我认为首要的是观念的转变。由于掌握现有教育资源的人很多并不熟悉现在的信息化进程,如何让他们接受这种趋势、如何将现有教育格局升级到“电子版”很关键。台湾的经验是,由政府用行政力量引导学校走信息化路线,并以资金扶持打消学校改造顾虑,在多数学校进入信息化轨道后,其余由市场主导的教育配套自然会及时跟进。 其次是硬体建设要跟进。台北市现在每个路灯背面都装有AP(无线网络信号发射器),由此打造出覆盖全市90%以上的无线网络,台北市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顺畅快捷与此关系很大,要搞教育信息化,类似的基础网络配套必须跟上。 另外,台湾还有一些软性经验可供借鉴:一是教育信息集约化处理,比如将学生常用的捷运卡做电子化升级,把身份证明、在校情况等相关资料录入其中;二是网络化学习,台北市曾以3亿新台币打造一个“亚卓市”学习社群,供全台北的学生、家长在上面学习、交流,另外还可利用火热的博客网站设立学习讨论中心,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在网络上互动学习的兴趣;三是利用良好的无线网络资源,让学生利用PDA(掌上电脑)等设备实现“移动学习”,将学习融入日常生活。网络对学生来说各有利弊,可以方便学习也可能玩物丧志,但在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下,老师家长又不能一味去抵制,要想教孩子善用网络就一定要多疏少堵。 记者: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两岸教育界有何合作前景? 温明正:两岸之间的教育交流相当重要,但受现实情况影响进展一直不理想,而教育信息化则可提供一些机会,比如利用适当的网络设备,两岸的学校之间可以相互开展一些网络课程、远程教学等,学生们也可以隔着海峡直接实现知识共享和“面对面”的互动探讨,两岸教育界目前已有相关意向,相信不久即可实现。 另外,不正常的升学压力导致学校过度重考试成绩而轻技能掌握,使信息化在教育中面临泡沫化危机,这是两岸共同面临的问题,也需要两岸教育界通过未来的合作解决。 导报记者 范希平 刘强 争取台湾软件企业投资厦门 中华资讯软体协会将与厦门市信息协会签订深化合作协议,厦门市信息协会副秘书长陈明辉向记者出示了将在论坛上签署的协议,双方主要合作项目包括推动厦门与台湾软件技术和软件产品的推广与销售、推动厦门与台湾信息化经验的导入与交流、推动信息化人才的培训与咨询服务等方面,合作双方本着“积极推动、诚信合作”的理念,致力于推动两岸产业信息化项目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两岸行业信息化深化合作为目标,为两岸创造双赢。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中央电化教育馆学术委员会主任刘雍潜谈及两岸信息化论坛对两岸交流的好处时特别表示,论坛在厦门举办,可促使地方政府更加重视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厦门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厦门市无疑将成为两岸软件和信息化交流的最大受益者。 厦门市信息协会副秘书长陈明辉介绍,其实厦门方面一直在为两岸软件企业构建沟通合作的桥梁,为两岸软件企业携手合作努力创造条件,争取台湾软件企业直接落户厦门,希望厦门能够成为台湾众多世界领先的软件企业大举进军大陆的桥头堡,让台湾软件企业把厦门作为跳板,进军大陆巨大的软件市场。 陈明辉透露,为了吸引台湾软件企业关注厦门市场,直接在厦门投资创业的积极性,厦门有关方面打算把属于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的民用软件市场向台湾软件企业开放,如商场收银系统、楼宇智能化系统等。双方已就此进行了沟通,台湾方面正在打算致力于厦门“农改超”项目,并在超市中使用国际先进的收银软件系统。 记者了解到,台湾方面为世界一流大超市、台塑集团等著名企业提供前端、后端软件管理系统的诸多供应商都专程来到厦门参加论坛,并表示了在厦门设点推广的愿望。台湾中华资讯软体协会也表示将在厦门设立联络处。而中美通科技等台湾著名企业早已在3年前就已在厦门设立分支机构,并计划在软件园购买整幢大楼作为办公大楼。 厦门软件业年均增长30%-40% 最近5年,厦门软件业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30%-40%,今年上半年,厦门软件业产值更是创纪录地达到46.8亿元,超过去年全年45.5亿的总产值。今年新增软件企业163家,其中已获软件企业认定的14家,软件产品登记69个,新增企业数超过去年底以前全市软件企业总数,软件业已成为厦门新的经济增长点。 去年9月6日全面开工的软件园二期,规划面积约140万平方米,是软件园一期的20倍左右,预计总投资将达到30亿,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软件园。厦门软件产业集中区将直接构筑起两岸软件企业合作高地,对国内外软件高级人才将产生巨大吸引力。 台湾软件产业在很多领域都走在内地软件业前面,有很强的国外接单能力;厦门拥有较低的成本优势和环境优势,双方将形成合作互补共赢的机会。厦门作为台湾软件业移师大陆的根据地,已成为两岸的软件企业的共识。 http://www.hxdb.com.cn/docc/v_news.asp?vid=7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