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材越来越深,不少习题连我都不知道怎么做!”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满怀疑惑地说。
记者采访了多间学校的老师,大部分老师认为,课改后新教材更具灵活性,对学生有促进作用,但也有老师对某些科目的教材安排以及实际效用提出质疑。
教材更加灵活了
“小学课改今年已经是第四年,教材的变更与课改理念同步,是具发展性的。”黄花小学教务处副主任詹凯宁表示,教材较变更前更为灵活,操作性、实践性较强,以其所教学的音乐课为例,以往仅仅是教孩子学歌曲,现在却拓展到学习简单歌曲之后的多元文化。
多名初中老师也认为,教材变更后更强调理解运用,而不是死记硬背,“以前改病句就是单纯判断对错,现在却要知道怎么改,在具体语境中如何应用。”
广州市第17中学初二级老师陈桂萍还以政治考试为例,“1个小时是开卷考,只有20分钟是闭卷,学生不需要背得很辛苦,一定要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甚至了解时政。”
广铁一中初一级数学老师李穗琪则表示,现在的教材在自主探究、开放讨论、动手实践以及合作研究方面有所增加,对学生发展有利,但是教材难度加大,如以往几何从点、线开始学,由浅入深,现在则直接从平行旋转开始。
高中老师负担重
教材的变化也给不少高中老师带来困惑,广铁一中高二语文老师陈?说,以往高中阶段语文仅6本书,全是必修,现在却有10多本,并分必修和选修两类,内容较深,如唐宋散文选修,有些知识连大学生都难以理解。此外,教材所选作品篇幅较长,学生在课时里很难完成。
“语文课改要求学生发挥自主性,但很难达到,因为学生学得太多,没有足够的时间专注在单一科目,场地、师资也有限制,由于学生要考什么等到高三才能确定,所以学生所有选修课都要上,不仅学生学得辛苦,老师也感到吃力。”
育才中学高一级物理老师罗吉华则认为,目前教材着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出发点很好,但从实际操作来看难以符合专家当初的设想,“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必须有相应的环境,一个班50多人,老师很难关注到全部学生,而且课时有限。”
http://www.southcn.com/edu/shiping/2006061408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