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周末特稿]弘扬国学,从教育入手 国学课正在江门热起来

发布时间:[2006-06-19]  阅读次数:


引言   2005年以来,“国学”两字频繁地出现在报刊媒体,全国各地各类国学班如雨后春笋。去年3月,山西国学大讲堂开课;去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今年3月底,国学大讲堂又亮相北京城。我市主管文化的副市长李崴也敏锐地意识到了国学的重要性,并领风气之先倡导在我市大中专院校开设国学课程,因此,相对而言,在今年2月开设国学课程的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也算是“先行者”之一,而五邑大学也将于今年9月份开设国学课程。国学为什么热起来?它意味着什么?近日,记者作了一番探访。   有媒体称:中国正在掀起一股国学热;还有人称:2005年为国学年。那么国学为什么复兴?市政协书画院的负责人、我市国学教学倡导者陶四强这样说:是因为大家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调查:很多学生没读过四大名著   在当今大中专院校开设国学课程其必要性在哪里?记者走访了我市几家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我市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中只有少数人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读过一些名著的简介或看过由名著改编的电视剧。   新闻网    电子版    PDF版   江门日报 -- 强势媒体·出色新闻 焦点新闻: · 水南路一广告招牌突然掉下 相关部门迅速组织人员排险 · 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当红明星同台演出 "魅力江门"奉献"视听盛宴"(图) · 外来工的右手3个手指被切断 苦等1年未拿到工伤补助金(图) · 蔬菜烂在田头 荔枝落满果园 农作物受雨水天气影响严重(图) · 关注公交规划系列报道之一:公交3大软肋引发"乘车难"(图) · 恩平顶冲村发生多处地陷现象 都是岩溶地质结构"惹祸"(图) · 酒店招秘书月薪1万元? 记者经过暗访,证实是一个骗局 · 台山首个特产专卖店开张 土特产穿上"嫁衣"欲出"深闺"(图)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学生说,很多同学的国学基础不太好,提起一些历史人物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很茫然,他们甚至不知道《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在同学中,她的国学功底是比较好的,但是也没通读过四大名著的任何一本,搞不清楚“明日黄花”还是“昨日黄花”。   一位从五邑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学生表示,目前学生的学风都不如以前了。他记得他的前几届学哥学姐们对于诗歌、历史、文学等非常热衷,还经常写一些小说、诗歌在同学之间传阅,读书的气氛很好,可是在他后几届的学弟学妹们,热衷于经济和社交的多一些。   据记者调查,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热,用“空穴来风”形容事出无因者更是大有人在。   对此,五邑大学的张超老师表示:“这些例子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不可小视。近年来,不少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国学基本功松散、浮夸,人文底蕴枯竭、肤浅,不仅如此,还有对国粹、对传统的漠视乃至抵触、背弃,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如在青少年中出现信仰缺失等。” 痛心:“风水学”被日本“申遗”   “最近,日本正在申请‘风水学’为世界文化遗产,估计成功没有太大问题,风水学是我们中国的文化遗产啊,却被日本拿来‘申遗’!还有‘端午节’,那是我们的先人为纪念三闾大夫——屈原而设立的节日啊,却被韩国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最讽刺的是韩国居然还把我们的太极图作为自己的国旗!”说起这些的时候,五邑大学的张超老师语气很激动,他接着说:“我们的宣纸、景泰蓝、瓷器等在国际市场上很没地位,在国外人的心目中,这些东西都是日本生产的质量好。近些年,很多研究汉学的西方学者,也都是先到日本去‘取经’,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国的悲哀。”   “别人不要的,我们捡起来,而我们扔掉的,别人捡了起来,但我们捡起的东西很多是落后于人的,但我们扔掉别人捡起的却是我们文化的精华,所以,我们应该想一想,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文化是不是存在问题。”张超表示,我们的国学文化博大精深,世界各地的汉学家都在积极研究并加以利用,我们更没有丝毫道理不去继承、推动和发展它。 信心:国学复兴势在必行   市政协书画院的负责人陶四强特别支持在我市高校开设国学课程。他认为,自“五四”运动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进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被批判和受到质疑。在这近百年中,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受严重破坏,没有被系统地传承,但是,几千年的国学精髓,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而失去光彩,相反,时间让国学更加体现出它的博大和精深,更加体现出它对于今天积极而可贵的现实意义,比如,重振国学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实现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对于提升国人道德水准,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以及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   陶四强还说,传统国学是中国文化的源流,也是老百姓道德修养的指南,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当前正处于一种新文化新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构建社会主流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完全可以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加以利用。         措施:弘扬国学应从教育入手   五邑大学首开国学课程的是艺术设计系,主讲老师就是张超。张超认为,弘扬国学应从教育入手,应该在最正规、最基础的教育中加入分量很重的国学教育,但是要避免说教式或填鸭式教学,而要加强素质教育,弘扬有生命的东西。   他还就他所教授的环境艺术设计与国学的关系进行了解释。他说,只有融入了母体元素,艺术创作才有特色和价值,例如,中国文化有3个支柱:儒、释、道,儒学中,强调美与善的统一,也就是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即设计的形式应该是美的,而功能是善的,两者的统一才能突显设计的真正价值;佛教、道教的思想与艺术设计的关系也不容忽视,佛教中追求的空虚恬淡与现代环境设计中所追求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艺术境界相通,而道家老庄所说的“道法自然”则与艺术设计中,一方面要强调环境艺术的自然之美,另一方面要体现“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论相一致,而老庄“虚实相生”的思想,则更被广泛用于空间设计中。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主任李欣也表示,学艺术的如果没有自己的传统形象造型作支撑,就会永远跟在日、韩等国的后面,而我们传统的文字和艺术底蕴深厚,尤其国画是世界上独特的画种,有一套自己的创作规律,但是很多学生对这方面了解得太少。国学为文化艺术之本源,研究问题务必“从源溯流”,探讨文化艺术尤须如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取法于上,仅得其中”,若没有一定国学根基,艺术创作将难以达到艺术最高境界。 教材:老师自己动手编撰   由于开设国学课程的院校不多,所以就面临教材选择的问题,但是,至目前,除了一些供研究所用的国学书籍外,国内并没有适合作大中专院校国学教材的书籍。鉴于此,提出开设国学课的陶四强老师决定自己编写教材,暂时作为职业技术学院和五邑大学的国学教材。目前,他所编著的《国学常识》一书已经有四章基本成稿,另外三章还在编著中。     相关链接 关于国学的定义   国学,兴起于20世纪初,而大盛于20年代,80年代又有“寻根”热,90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遂至今。国学热,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说,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http://www.jmnews.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