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方言热”再成焦点

发布时间:[2006-05-29]  阅读次数:

上海一家地方电视台新近推出的沪语脱口秀节目《三人麻辣烫》每天三个档期连续热播,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收视成绩更是跃居全频道前列。节目组对观众进行调查后发现,老上海人对其中浓浓的乡土气息情有独钟,而新上海人则认为这个节目为自己增添了一个学习上海话的渠道。 在上海工作的东北人小卢最近在书店买了一套《沪语999句》的图书和光盘。虽然现在在上海做生意或在职场上打拼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习惯说普通话,但卢小姐认为,学会上海话,至少能与当地人拉近感情,能使她更好地融入上海这座大城市。不止是小卢这样想,一段时间以来,在南京、苏州、无锡、宁波、绍兴等长三角城市,方言培训班方兴未艾,“方言热”在不知不觉中蔓延开来。 如果说长三角“方言热”是因为发达的经济带动文化的强势,进而使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那么全国各地传媒纷纷出现大量方言节目,则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内涵。 由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的“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当前的“方言热”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报告”显示,方言热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语言生活的一个热点。从方言进媒体,到方言进课堂,从“保卫方言”的口号,到反对方言的意见,方言的重新红火引发了人们对民族文化传承方式的重新思考。 “报告”中指出,传习方言,有助于帮助年轻一代了解地方方言的特点,进而让人们认识和热爱自己的方言,这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一种体现,展现了一个民族“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气度。 的确,使用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并非对立。通用语言和方言应该相互促进,用普通话互通有无,用方言体现地方特点。“报告”认为,事实上,普通话节目仍是目前传媒领域的主流,现在我国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人口比例为53%,上海约有70%以上的市民有能力用普通话与人交谈。普通话与方言有其各自不同的功用和使用范围,对方言作品在爱护的同时还需要做适当规范,科学制定和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方针,对方言进行调查记录,保存书面或音像资料档案,同时坚持推广普通话,使普通话和方言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