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师生间的多种交流实现的,而语言交流是师生间交流的最重要形式。从目前来看,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语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知识传授性的,一种是教学组织性的,这两种课堂语言实际上是传统教学中“教师中心”、“知识中心”的反映。正在实施的新课程体现出许多新的理念,其核心是“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实际上对教师,包括对教师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呼唤教师使用情感性、启发性、激励性和商讨性的语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语言仅仅规范、科学是不够的,仅仅不讽刺侮辱学生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语言应该尊重学生、唤醒学生、激励学生,让每一句话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说,“为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在广大教师中来一场“语言革命”:重新认识教师语言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重新学习教育教学语言,重新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语言。
讽刺、挖苦学生和不负责任的语言不要说
学生既然是受教育者且个性多样,我们就应该承认:有的学生不守纪律、不爱学习和缺乏文明卫生习惯;学生需求有异、进步有大小等等,都是正常的,不然,还要教师干什么?可是,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不文明言行,对达不到自己希望的学生,特别是所谓“双差生”,要么是一番讽刺挖苦的话,要么是一通不负责任的牢骚话。无论学生怎样,教师都不应该侮辱学生的人格,在对学生的教育中,都必须使用文明的语言。教师要克制自己,不要对学生说如下所举的话:
你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如!
像你这样,我早不活了。
全世界没有比你还蠢的。
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笨得像猪。
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我不管你了。
你不做(听)就不做(听),关我什么事!
我的话你都不听,今后我不管你了。
新课程倡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首先是人,而且是与教师人格平等的人,然后才是受教育者。对学生的讽刺挖苦,不仅是对学生人格的严重侵犯,而且严重损害教师自身形象,容易造成师生对立、冲突,学生仇视教师、仇视学校的“反教育”后果;同时也表明教师的无能,难道学生真的不可教?除了使用讽刺挖苦语言之外,就找不出其他的教育方法?一句话,可能种下学生永久的仇恨,破坏学生终身的幸福!对学生动辄讽刺、挖苦,实质上是没有把学生当人看待。对于我们的教育目的而言,讽刺、挖苦和不负责任的语言,其实丝毫无助于教育学生,无助于学生的发展,只会适得其反。这些话,要么是在有一定自尊心的学生心口上“撒盐”,要么是浇灭了学生心中仅存的一点上进心,要么使学生走向自暴自弃,要么使学生对老师的不满和怨恨又增加了一层,最终把学生推向教师、学校、社会的对立面。
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树立平等的师生观,对学生多几分真诚和尊重,多几分理解与欣赏。
表扬、肯定、激励学生的语言要多说
每个学生都有优点、缺点,每个学生都有上进心和取得成功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和特长,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而且,学生的优点需要教师表扬性的语言去固化和发扬光大,上进心需要教师表扬性的语言去“扶植”和推进,学生成功的愿望也需要教师肯定和激励性的语言去“内化”,学生的缺点可以在教师一次次表扬性的语言中改掉,学生前行的脚步可以在教师一句句激励性的语言中更加坚实。特别是那些缺点多于优点、性格内向、缺乏学习方法的学生,更需要教师表扬、鼓励、激励性的语言经常“光临”他们。对于老师的话,学生难忘的是两种:一是讽刺挖苦他的话,一是表扬鼓励他的话。对前一类,学生可能会耿耿于怀,深以为耻;对后一类,学生可能会受益终生,永志难忘。教师要加强学习,转变评价学生的观念,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多对学生说如下所举的话:
××同学今天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同学有很大进步,让我们为他的进步鼓掌!
请你再试一试,你一定能成功。
努力吧,同学们,你们中也能诞生学者、将军、科学家、市长、部长。
你的见解独特,老师佩服你。
同学们真不错,我们合作得真好。
××同学为班上争了光,让我们向他表示感谢。
你的答案和同学们不一样,请你再想一想(算一算)。
请你换一种方法试一试。
现在就看你的啦。
早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就曾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可见,教师的语言不仅仅是用来传递知识,商讨性、激励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应成为教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语言,就如春风吹拂,或吹醒学生的心,使其在经常的失败和自我感觉“不行”后,找回自尊和自信,在茫然和迷乱中,看到光明,辨清前进的方向;或温暖学生的心,强化其自主意识,促其更加上进,勇攀高峰。
表扬和肯定,就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享受成功、享受快乐;激励,就是保护学生的思想火花,为学生的发展增添动力。虽然是为了同一目的,但表扬、肯定、激励性的语言绝对比讽刺挖苦学生的语言更易为学生所接受,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肯定和认同,往往是一种巨大的力量。19世纪初,年轻的狄更斯在艰苦的打工生活中坚持着他的作家梦。深夜里,他把一篇篇稿子寄了出去,终于有一天收到了编辑部的回信。信很短,是这样写的:“你的文章是我们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作品……年轻人,坚持下去,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多年后,狄更斯成为了一代文学巨匠。也许那位编辑只是想安慰一下不断投稿的查尔斯·狄更斯,然而正是这封短短的但充满肯定和期望的信,改变了狄更斯的一生,使一个文学巨匠诞生了。
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多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进步,多激励学生的探索。我们的一句话也可以催生出狄更斯或爱迪生。
问候、祝福、同情、理解学生的语言要舍得说
新课程把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常常有老师埋怨学生对老师没有感情,不能理解老师的心情,但我们是不是也该反躬自问:自己除了关心学生的考分外,关心过学生的情感需求吗?自己经常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了吗?自己把学生当作子女、亲人看待了吗?自己对学生说过多少有“人情味”的话?学生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受教育者。而且学生是有独立的生命意义的个体,和教师一样也有喜怒哀乐,需要老师的问候、祝福、同情和理解。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舍得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特别是在重大节日,学生生日,重大考试,学生遇到挫折、发生意外之时,教师要真诚地问候、祝福学生,真诚地同情、理解、安慰学生。教师要对学生满怀爱心,视学生为子女和亲人,舍得对学生说如下所举的话:
同学们新年好!
祝愿大家在新学期里天天进步!
同学们,今天是你们的节日,祝愿你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愿每一个同学考出最好水平!
生日快乐!祝贺你成为共和国的公民!
我知道你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http://manage.ahedu.cn/display.asp?CataID=226&id=1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