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府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商铺店面高悬的各式各样招牌,向每个来访者展示了我们这座边疆城市的商业繁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因为用词不当、书写失范、疏于把关,致使一些错字、别字赫然印上招牌,令人扫兴。
日前,都市报联合乌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起了“消灭街头错别字行动”。此举犹如春风拂过,令人不禁拍手称好。
错字、别字、病句历来都被人们称作文字垃圾,归入被彻底清除的对象之列。尤其对街头的招牌来说,文字本不多,字体又扎眼,若冷不丁有一个错别字在上面,给人的感受恐怕不只吞蝇那么简单了。
文字差错既然人人厌恶,为何还会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临街的招牌上?笔者揣度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有些商家的“知耻”意识不强,明知招牌上使用了错别字,不以为耻,反倒觉得别出心裁,更能引起顾客关注,于是视错不纠,任错继续;二是个别制作和使用招牌的人员文字水平欠佳,对错字、别字、病句把握不准,甄别不明,稀里糊涂就挂了出去,有的一挂数载还不知道上面有错字;三是相关部门疏于把关,为错别字招牌的面世开了绿灯。 街头招牌上的错字、别字、病句,与文明繁荣的现代都市格格不入,是我们这座都市继小广告、小传单之外的又一种城市污染,已到非消灭不可的地步了。
笔者认为,消灭街头错别字,一方面需要社会各界齐行动,人人都参与到纠错活动中来,使错别字无处藏身;另一方面还要加大管理力度,对街头使用文字的行为予以规范,对当街展示的文字制品进行把关,对错误现象进行惩处。如此多管齐下,错字、别字、病句就一定会从街头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