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正视和规范“网络语言”

发布时间:[2006-04-20]  阅读次数:

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网络世界里。“偶系玉米(我是玉米),最稀饭(最喜欢)春春了!粉口耐粉口耐(很可爱很可爱)啊!”“偶系穷银(我是穷人),木油米(没有钱)!”“7456(气死我了)。 ”这样的“网络语言”不但被一些中小学生奉为“新潮”,还作为日常口语甚至书面语言广泛使用,有少数学生还在不经意间用在了作文中,让老师和家长看得一头雾水。   “网络语言”求新求异,杂糅使用汉字、数字、字母、符号等,有很强的随意性。因为脱离了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汉语体系和语法规则,大多数“网络语言”似是而非,词不达意,不但未使用网络的局外人不知所云,就是网络使用者之间也需要下一番“破译”的功夫,才能知道个大概。对于处于学习语言阶段,充满好奇心而鉴别能力又不高的中小学生来说,不加限制地使用“网络语言”,甚至作为书面语言加以使用,会造成人们之间交流和沟通的障碍,有害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   网络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世界的语言也已成为人们语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在发展,语言需要规范,网络语言更需要规范。我们必须正视“网络语言”存在的客观事实,正视“网络语言”表达形象生动、提高网上交流速度、增强情趣等合理性的一面,但必须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管理,规范造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将“网络语言”限制在网络世界里。   推广普通话,规范汉字,正确使用祖国语言,确保其纯洁和健康,仍是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应把说普通话、用规范词、写规范字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规范用语用字的教育,养成良好的用词用字习惯,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http://news.sohu.com/20060420/n2428992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