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日惹进修印尼文。日惹除了是印尼的艺术文化首都,拥有世界奇观“婆罗浮屠”,也是印尼语文的教学中心。在印尼设有办公处的许多外国企业、国际机构都爱把外国员工送到日惹学印尼文。
大家都说印尼文不难学,在短时间内就能和德士司机街边小贩进行简单交谈。由于殖民地历史的关系,印尼文吸收了不少荷兰词汇,随着英文的普及化和国际化,印尼文也和中文一样纳入了许多英文字眼。雅加达的年轻人说话时特别爱参杂经过“印尼化”的英语词汇,外国人听起来好笑,却是时髦的表现。初学者如本人,可以安慰自己讲英文式印尼话够酷够入流。
这个语文尤其喜欢衡量摸不到触不着的个人感觉。问印尼人“你好吗?”,如果对方今天心情不是太漂亮,他会说“kurang baik”,直译是“缺少好”。同样的“kurang”也可以用来搭配“健康”(缺少健康)、“友善”(缺少友善)、“舒服”(缺少舒服)、“安全”(缺少安全)等等。
相反的,如果要表达满足,印尼人常用来配搭形容词的字眼是“cukup”,足够的意思。于是他们常常说,今天过得“够好”,新居“够舒适”,这样的称呼“够礼貌”,这个做法“够恰当”。
常常想像每个印尼人心中都有一个刻度表,时时刻刻显示他们的心情感受指数。今天是高兴多一点还是忧郁少一点?生活是足够还是不够悠闲?
语言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生活哲学。印尼文爱量化感受的语言习惯相信和爪哇人的文化息息相关。尽管爪哇人有自己的语言,但由于人口比例多,对印尼文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爪哇文化是一种中庸文化,追求平衡,以和谐为美好生活的最高标准。太多太少太好太坏都不好,所以“太”在印尼文里是个不受欢迎的字眼。
这点倒和推崇含蓄、讲求平衡的中华文化非常相似。
http://www.zaobao.com.sg/fk/fk060412_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