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教师风采丨苏新春:教学科研齐发力 爱洒喀大校园

发布时间:[2022-01-06]  阅读次数:

教学科研齐发力 爱洒喀大校园

苏新春在喀什大学新泉校区大门口留影


1月5日,是苏新春教授在喀什大学工作和生活的第56天。

在这些日子里,苏新春教授认真教学、热衷科研、学养深厚、提携后辈,给喀什大学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2021年9月,响应教育部实施的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厦门大学教授苏新春多了一个新身份:喀什大学人文学院银龄教师。2021年11月,他从祖国东南来到西北,开始了在新疆喀大的教学工作。

苏新春和喀大学子在教室合影


寓教于乐 启迪学生独立思考

在喀什大学,苏新春承担了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两个本科班的《现代汉语(1)》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周上六节课。

经过数周的线上教学,喀大学子熟悉了苏新春老师的教学风格:每次下课前要布置一定数量的精心设计的题目,每次开课前十分钟是雷打不动的作业讲评环节。

苏新春上课时总是面带微笑,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每堂课的知识量都很大,除了大量典型的例子,苏新春还理论联系实际,经常把自己捕捉到的新疆特色词汇、网络流行词语带进课堂,让授课变得妙趣横生。

在完成作业中,在上课的互动中,喀大学子从苏新春老师身上学到知识、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

苏新春与同事在少数民族群众家中做客


言传身教 带科研团队快速成长

教学之外,苏新春一直操心一件事:如何帮助人文学院语言研究团队提升科研能力。

通过走访调研,他认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南疆地区的普及和推广是语言研究团队应该聚力研究的课题。

苏新春专程到喀什地区泽普县、英吉沙县、岳普湖县、疏勒县,了解当地群众有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掌握情况。

在泽普县一户维吾尔族农民家里,苏新春与一家人交流,了解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这个家庭使用中的代际差异,也看到了孩子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喜人变化。

苏新春先后到喀什大学的两个“访惠聚”驻村点,入户走访,走进农民夜校的课堂看课、看教材,访谈参加培训的村民,实地调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情况。

苏新春和同事深入农村调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


在生活中,苏新春也时时处处体现出对语言的关注和敏感。乘坐出租车时,他有意识地与司机聊天;取快递时,一位笑而不答的老板让他印象深刻;买馕时,他关心馕的种类和表述馕的不同词汇……

苏新春在喀什大学作专题讲座


结合考查调研情况,苏新春分别以“教材中的话语体系及应用价值”“我国语言生活派的兴起与喀大语言学科的可为天地”“语言生活与语言态度调查方法与实施”为主题,在喀大校园作了系列专题讲座。

通过讲座,喀什大学相关专业的教师及研究生在科研方向确定、科研方法操作、科研动力提升方面都有不少收获。

苏新春给人文学院教师作专题讲座


1月2日,高台校区人文学院三楼办公室的灯又亮到很晚,这是2021年12月1日以来,为助力人文学院语言研究团队发展,苏新春召集的第六次专题研讨会。

6次会议确立了语言研究团队的研究方向及重点,在调研方案、调研问卷、数据库建设等方面,他亲自策划和起草相关文件。经过一次次讨论、修订,最终成型、完善,让人文学院语言研究团队得到快速成长。


互赠诗作 工作情朋友谊滋润心田

新年即将来临,辞旧迎新之际,人文学院教师骆科强赠诗一首,代表大家对苏新春的敬仰与感激。苏新春也和诗一首,以表谢意。

七律•敬赠苏新春老师

骆科强

名师风彩映葱山,

小叩大鸣瀚海间。

设帐昆仑频解惑,

置身吐曼正输肝。

支援喀大金针度,

带动学科境界攀。

使命担当丝路影,

润疆事业谱新篇。


和科强老师原韵

苏新春

武夷葱岭两名山,

万里只身赴漠间。

疏勒原来胡杨满,

屯边守土尽忠肝。

切磋学问激扬志,

入户访民向远攀。

日伴日随多鼓励,

南疆共力写新篇。

“苏老师是个急性子,有啥事立即就要做。”这是大家对苏新春的评价,而他说的最多的是:“感谢喀什大学、感谢人文学院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工作机会。”


来源:人文学院

供稿:宋玉华

供图:人文学院

编辑:喀斯木江·麦麦提艾力

校对:马新玲、邓晓霜

编审:陈新富、孙红霞

——转自喀什大学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MOQ2ot0_Ky5WN4jhDPeT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