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生学习、科研经验交流

发布时间:[2012-09-24]  阅读次数:

第276期语言学沙龙于9月24日19:00在南光一201如期开展,新一学年的第一期沙龙,也是对2012级硕博新生的欢迎仪式。参加此次沙龙的有2012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全体新生、2011级博士研究生宋贝贝、2010级硕士研究生王玉刚和周娟、2011级硕士研究生卢丹丹和邱燕林等。王玉刚介绍了沙龙的历史及相关情况,各位老生分享了在学习、汉语志愿者选拔培训等方面的经验,新生和老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以下是几位同学的经验分享:

■宋贝贝 2011级博士研究生

1.关于选课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同于本科,需要尽快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围绕这个方向选择课程,在学分可以修够的前提下,尽量不要选择太多与自己研究方向不太相关的课程,否则就难以集中精力在自己喜欢的方向上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索。比如你的方向是汉语词汇学,就尽量选择我们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及相关专业(汉语言文字学)老师所开的课程,尽量少选或不选其他专业或外系的课程。但是外专业或外系的课程对于我们拓展知识面也是有益处的,因此可以选择旁听。可能有的同学不能尽早确定今后的研究方向,或者在多个方向上游移不定,就可以多选一些本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寻找自己的兴趣点,确定研究方向。

2.关于上课

研究生的课程不像本科那样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同学们都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也有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因此研究生阶段较突出的特点是独立自主的学习。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要有问题意识,每堂课要带着问题来听课,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们就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缕清自己的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同时,在讨论此问题时可能会发现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沿着其中的某个点继续研究和探索,这有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的方向。这也是课堂讨论最大的收获,因此要极其重视课堂的讨论,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材料的收集、梳理以及进行独立的思考。

3.关于读书

读书大体上包括两种方式,一是泛读,一是精读。对于老师强烈推荐的经典著作我们应当细细地读,边读边做笔记,深刻领会作者的意思,并带着问题读,边读边思考,在思考的同时又能提出新的问题。真正做到精读,需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地去做到。而对于相关的不是特别重要的参考书我们可以采取泛读的方式,主要把握书中的主要内容和大体思路,要尽可能多的阅读相关参考书,拓宽知识面,为以后写论文提供广阔的思路。

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方面,除了阅读老师列出的参考书外,还要多读一些期刊论文,要关注一些专业的期刊,比如语言类的核心期刊《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习》、《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科学》、《语言文字应用》等,这些文章所研究的内容多是具有前沿性和研究价值的,会对我们论文的写作有较大启发。

4.关于学术交流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人学习常会局限在自己的知识视野里,时间长了甚至不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思维会被禁锢住。而如果能经常和同学交流、互动却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语言学沙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里同学们可以就自己关心的学术问题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激发自己对问题的更深入思考,从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形成学术论文。同时,在讨论中我们也能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找到毕业选题的方向。

此外,我们也要多关注相关的学术会议,争取机会多参加会议。学术会议上的论文新鲜且具有前沿性和较高的研究价值,展现的是学术界现在主要关注的学术热点。因此多参加学术会议就能更多的了解学术研究的现状。同学们可以多关注我们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语言分中心)的网站,上面会有一些会议的通知,也可以关注一下“国际学术会议在线”,上面也会发布最新的会议消息。

5关于继续深造

在刚才自我介绍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也表达自己有继续深造的愿望,现在谈这个问题似乎有点早,下面就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有的同学在刚读研时就有以后要考博的愿望,想进一步深造,就目前来说,首先需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这个研究方向必须是自己很感兴趣的,不然在以后继续学习、研究的时候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难受。确定了研究方向之后,就要围绕这个方向尽可能多的去看参考文献,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了解研究现状,因此不仅要看这个方向近些年的研究成果,还要观照它的过去,即它的历史,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科史的东西,多看一些学科史的著作。其次,要进一步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本体的东西还要多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再次,逐步确定要报考的学校、导师,和导师的联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罗树林 2012级博士研究生

1、来迟了,是因为刚才上邓老师的课了。刚看到师兄师妹们在谈学习经验以及学习感受,非常受鼓舞。刚才大家谈的都是考研经验,希望以后师兄师姐多介绍点读研、读博以及论文选题的经验;

2、师兄要我谈点学习和教学经验。我觉得最大的经验在于写读书报告。我读硕士和参加工作的时候,一直喜欢记笔记和写读书报告。在座的百分之八十以后可能要做老师,我们现在就写一些读书报告,哪怕是你觉得与有趣的笑话或者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我们都可以记一记,日后可能用得上。最怕的是以后要用的时候,再也找不到那资料了。扎实学习和扎实备课才是上好课的关键。以后大家在沙龙上交流论文的时候,也要多修改几稿。

3、多看一些外文著作。刚才上邓老师的课,他就特别希望我们多看一些世界名著。要写“活”的语言,不要广做一些“死”的语言。语言学现在是一门世界性的学科了,需要动态地做一些田野调查,而不是死啃文献。他还说光靠上课和看书做不了科研,读研重要的是掌握科研方法。

4、希望以后大家如果有好的资料,或者好的方法,拿出来一起分享,不要吃独食。互相帮助才能体现团队精神。

5、语言学沙龙的时间和邓老师的《比较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冲突了,因为他是把两门课穿插在一起上的。语言学沙龙的时间能否灵活地做一些微调?这样可以把12级博士生全部吸引到语言学沙龙中来。


■周娟 2010级硕士研究生

刚刚有5、6位同学说感兴趣的方向是对外汉语,那么我想说你们来中文系是来对了的。扎实的语言学本体知识是开展汉语教学的基础,所以你们在研究生阶段要充分重视语言学理论的学习,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去旁听语言文字学方面的课程。另外,你们刚刚提到的对海外教育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学感兴趣,那你们也可以去旁听他们的课程。其实海外教育学院是几年前才刚刚成立的硕士点,我们中文系历史更悠久,而且就读于中文系,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你们以后找工作,或者继续深造读博士,甚至出国做志愿者,都是不输于偏实践方向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

我先对之前你们师兄师姐讲到的志愿者培训问题补充几条。

1.关于培训地点,2012年赴美的是在北京语言大学培训,那以后也有可能在别的地方,比如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或者就在厦大本地培训。

关于语言,各位学弟学妹无论如何不能丢下英语,英语对于你们以后无论是找工作进银行进企业还是继续深造读博士,或者出国做汉语志愿者(无论去哪个国家)都非常重要,一定不能丢下英语不学了。

2.关于国家和各国学制,厦大的孔子学院有很多,在美国、德国、波兰、马耳他、南非、泰国等国家都有。那一般来说,去欧美国家是9月底派出,次年8月回国。也就是有一整年的时间不能在学校学习。泰国比较特殊,开学时间和我们不一样,所以一般是5月底派出,次年3月中旬回国,也有大半年不能在校学习。所以各位有意向出国做志愿者的同学,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学分、毕业相关问题。

谈到毕业问题,出国做志愿者的同学一定不能忘记了论文的准备工作,在国外期间要收集所需的材料,还没开题的要在回国前准备好开题报告,开完题的那就要抓紧时间开始写了。

关于出国后具体被派到哪个学校,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第一,中外高校共建的孔子学院。孔子学院一般都是非学历学位教育,平时的主要工作一是上课,开展汉语教学(主要是一些短期班,进修班,兴趣班等),二是举办相关的中国文化活动。也有可能被分配到所在高校的中文系工作,中文系开设的课程就属于学历学位教育了。第二,各类中小学的孔子课堂,所以你们的教学对象有可能是小孩子和中学生。第三,其他各类学校(包括大学,职业大、中专,私立中小学、华校等),在这类学校,中文一般属于基础教学部或者语言教学部,有的学校是必修,有的学校是选修,根据学校性质不同,教学对象也大大不同。所以你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3.关于出国后的生活,中国人口密集,城市甚至小城镇的公共交通都非常方便。在国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小城镇的公共交通都会有点不方便,出门的基本方式是开车。另外,中国人多,繁华,晚上也非常热闹,国外就不是了。所以对于生活方面的不习惯甚至艰苦,要做好准备。还有,如果你没有被派到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那么很可能你所在的学校只有你一个中国人,甚至只有你一个外国人,所以对于心理上的孤独,也要做好充分准备。

4.关于才艺,各类才艺非常重要,如果你能够给学生展示出来,比干巴巴的讲解中国文化要有趣得多。无论是太极拳、京剧,还是中国书法、剪纸、传统乐器,能多学一点都是好的,在国外绝对会有用到的场合。甚至连包饺子,中国茶艺展示都会用到。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有出国做志愿者的打算,就不能忽视中国才艺的学习。

5.关于中国基本国情,一些国家由于媒体宣传的原因,对中国存在很多误解,所以建议大家在出去前,对中国的基本国情做充分的了解和准备,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一定要重点介绍现在中国的经济现状和城市建设,交通发展等),国家政治制度(很多外国人认为我们国家没有言论自由等基本民主权力,认为官员专政、腐败,等),中国居民生活现状,中国风光、名胜景点等。如果能搜集一些照片,尤其是你自己拍摄的,或者照片里面有你的,会更真实,更有说服力。

6.关于所在国文化和语言,在派出前的培训中会开设相关课程,大家不能忽视了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问题,加强对所在国文化和语言的学习。

关于被询问敏感问题,你们肯定会被问到这类问题: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的吗?为什么中国人去香港澳门还要办“签证”(港澳通行证,他们会觉得这就是签证)?为什么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中国很穷吗?中国人在公共场合是不是很没有礼貌(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厕所很脏很破)?中国为什么没有facebook, youtube(他们会觉得没有言论自由,政府封闭国外信息)?所以大家对于这类敏感问题,也要做好准备。

7.关于出国后具体怎么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工作,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具体情况不同,每个人的处理方式不同,我觉得我现在还没有充分的能力介绍这方面的经验。不过我想这几句话是每个汉语教师志愿者都要做到的:加强知识积累,提高个人素质和教学技巧,且行且看,灵活变通。

■王玉刚 2010级硕士研究生

立足本体 关注应用

汉语言文字学和应用语言学是汉语的一体两面,作为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生,我们既要关注汉语本体,提高自己的汉语言研究能力;同时又要关注现实的语言生活,辨识新的语言现象并培养发现语言规律的敏锐眼光。

应用语言学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两大领域,其中对外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已经致使很多高校独立设立学院专门培养专业人才。而我们中文系的应用语言学更加偏向于理论研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规划好自己三年的学习和研究。

一些建议:在学习好本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不妨选修文字学和海外教育学院的相关课程,拓宽视野,学有所用。

■卢丹丹 2011级硕士研究生

1.关于选课:

今天系里给大家开课相对我们去年较少,只有两门必修课和两门选修课,我建议大家可以这四门课都选上,再加上一门政治课,刚好五门课程,既兼顾了学分的问题,大家期末写论文的负担也不会很重。这四门课当中,苏老师的词汇学会需要大家比较用心,每节课前都需要花时间查找资料以供课堂上的讨论,虽然课前会很辛苦,但是一个学期下来你会发现获益匪浅。赵译怡老师的课,我还没有选过,但是据说赵老师会传授给大家很多当代语言学研究中最前沿最新鲜的理论,再加上赵老师和我们年纪相差不大,代沟较小,一个学期下来课堂上不仅相处愉快,而且眼界扩宽了,知识面也打开了,所以我这学期也毫不犹豫地选了这门课。

2.关于学校活动

尽管照刘生平现在的话来说,他很后悔研究生第一年他花了很多心思在学校各部门的活动以致耽误了学业,但是,大家也不要认为,我们不提倡“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和部门工作。如果你现在的目标只是研究生读完以后能够找到一个很好的不错的工作,尤其是一些外企单位,那么参加活动和丰富的简历是单位录用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条件。以前本科时认识一位医学院的学姐,她从大一一进来就开始不断地给自己找很多与学业不相关的工作,在学生会、社团部门等当干部,咖啡厅打工,在漳州校区外面经营各种类型小店,也在毕业月的时候在学校的跳蚤市场摆地摊等等,她的成绩常常是六十分左右险过,但是工作经验和阅历比我们这些在图书馆在象牙塔里面的学生丰富很多,去年本科一毕业她就在漳州校区外面开了一家餐馆,经营的非常不错,才大半年,就在厦门火车站附件开了分店。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因地制宜最重要。依你自己的规划和兴趣选择自己的路并一直坚持走下去,哪怕非主流,也会拥有带着个人色彩的成功。

3.关于孔院的“对外汉语志愿者”培训

我刚刚有注意到大家自我介绍时,有好几个同学都提到对对外汉语方向很感兴趣,玉刚师兄刚刚已经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参加培训所要经历的一系列流程,那么我这边再跟大家说说我参加这次培训以后的感受吧。

我们在北语进行的是赴美志愿者的培训。培训只有两个月,因为带有速成的性质,所以培训课程安排得相当密集。每天从早上八点开始上课,一直到晚上九点,周六也要上课,每周两到三次个人的综合课模拟教学实践试讲训练非常得累,但是我想跟大家说,也非常地值得。

每天上课是听三到四个讲座,北语为我们请了很多对外汉语学界很知名的专家学者,从中国国情到赴任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从对外汉语拼音教学到汉字词汇语法教学、从综合课和单项技能课的教学方法到任务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应用,基本上每一个知识点都有配套一个专题讲座,虽然是典型地一言堂满堂灌,但是收获颇丰。而最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的是每周两到三次的试讲课,即个人依据分派到的教学任务备好课、写好教案,然后作为汉语教师模拟正常的课堂进行教学组织管理,其他同班的志愿者和老师则扮演学生回答问题,进行百般刁难,最后同学和老师再对整堂课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以期许在下一次的试讲中有所进步。

事实上,尽管我每一个人对“对外汉语”都充满了无限的兴趣,但是如何具体实施教学只是我们脑中的一次次遐想。海外教育学院从咱们人文学院独立出去对于我们这一级来说,或者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种损失。我们不能去选修他们开设的应用方面的课程,也不能成为他们留学生的代课老师。所以我的汉语教学经验及其贫乏。面对着各位志愿者模拟的教学课堂,才发现以前本科时候自己在课堂上学的、理论书上看的跟真正实际的教学差别很大,缺胳膊少腿儿的教案设计、排列无序杂乱无章的幻听片展示、过多语言学专业术语的使用、薄弱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单调的上课方法,第一堂试讲课下来,我疲惫不堪,“学生们”的各式提问,突发状况不断让我在讲台上手足无措。但是才两个月的磨练和改进,你会发现你做的各种教案、收集的各种资料以及一次次的经验已经成为了你自身的无形资产。而教学实践也让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对外汉语本体理论变得生动和清晰了。

其实,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如果真的对对外汉语教学感兴趣,不妨参加每年十二月份汉办在各高校的志愿者选拔面试,经历一次真正的实践培训,让自己对于“对外汉语”从兴趣变成奋斗的目标和事业。

4.参加志愿者选拔面试和培训的准备事宜

第一,吃苦耐劳的精神。高强度的密集训练是非常辛苦的,除了每天十个小时的上课时间,还要花很多精力在各式各样的作业和备课写教案上面,我在北京才一个多月,就瘦了八斤。所以,参加培训之前一定要给自己打好强心针,再苦再累都要熬过来!

第二,要有热情和童心。因为出国以后,我们不仅要完成孔院在隶属大学的各种教学活动和任务,还要兼顾各学区的孔子课堂的教学,那么你的教学对象就是各个年龄阶层的小孩子。

第三,英语。大三六级过关后,我就很少再碰英语了,现在看来,我很后悔我的英语被我丢掉了。在北京培训,英语成为了我的硬伤。尽管我们被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少说或者尽量不说英语,但是从长远的发展看来,你总还是要和学生课下沟通交流吧,你总还是要在英语国家生活吧。而且,很多志愿者被分配到比较偏僻的地区负责学区内的所有汉语课程,整个地区除了你自己,很可能就没有中国人了,这个时候,英语甚至成为了你的生存工具。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把英语丢掉啊!!!!

■邱燕林 2011级硕士研究生

有几点经验想和大家分享。

●静下心来,做你目前真正该做的事情

我不知道大家现在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心境和心情是如何的,或许也和去年的我一样,迷茫,浮躁,心里不踏实。现在想想,会迷茫,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想得太遥远,想得太复杂。你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你有很多想要实现的梦想,你看着学长学姐是干部风风光光,你也在初上的几堂课上感觉到了压力而沉重。如果不能尽快地适应,尽快地找到自己真正应该要做的事情,那么起起伏伏的心情很容易消磨掉你第一个学期的时间。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静下心来,做你目前真正该做的事情。

●找到兴趣点

当你对某件事、某部分知识一无所知的时候,你很难说,你就对它产生了兴趣,你必须先对它们有所了解,你不畏惧它们的艰难依然喜欢它,这才能够说是你找到了你的兴趣。

有兴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你不再觉得自己碌碌无为和迷茫。

●论文写作的几点经验

首先,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阅读、做笔记。这是你选题的来源之一、是你提出新论点的前提工作。

其次,思维框架的建立。论文要怎么组织起来,怎样才能严谨、周到些,我想平时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就苏老师的词汇学课来说,你尽量要做好课堂前的准备工作,对课堂上要讨论的问题,你要有所了解,阅读论文文献,各家观点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并将你的这一些思考以及所做的工作以文字稿展示出来。

第三,积极和老师交流。不要害怕,把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说给老师听,老师也会给你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

第四,多看老师以及名家的论文,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论文的写作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