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缘由和目标
涂建国教授曾对近100年来的字序研究做过精辟的概括。他说:“近代汉字排检法的研究,从本世纪初(指20世纪)到今天已经走过了近100年,这其中有三次研究高潮。二三十年代和五六十年代两次研究高潮为改革旧的汉字排检法,增强排检法的大众性、实用性做出了重大贡献。从70年代末到现在的近20年间,虽然关心这方面的人及创造的方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但是汉字排检法的应用却无多大改观,甚至反而显得有些混乱。”(《汉字排检法现状研究及其反思》,《辞书研究》1997年2期29页。)直到《汉字部首表》(2009年)、《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2009年)的颁布与实施,汉字部首检字法在汉字立部、归部、以及汉字的查检顺序方面,依然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李志江先生认为:“但就目前来说,还没有见到可以替代现有排检法的更科学、更完美的方案。继续采用现行排检法,能够体现其继承性和普及性,所需要的是对其不合理、不协调的部分加以改进,以接近并进而达到查检的唯一性(准确性)。”
于是之故,汉字部首相关问题这一课题就是在继承前修时贤对汉字部首查字法研究的基础之上,打算在三个方面对汉字部首查字法作进一步的研究:
第一,探讨汉字部首的成因、历代部首检字法的发展规律、相关汉字部首(包括众多附形的部首)形体的源流及演变规律。不追源难以清流,汉字部首在古代不同时期、不同字书中的分合及部内统辖字多寡等情况,纷繁芜杂,如若不对其进行梳理,新部首的设立及汉字的归部,便没有依据,制订出来的汉字部首表与汉字归部表也将成无源之水。
第二,进一步研究汉字部首查字法中取部(对汉字部件进行切分取得部首)标准、立部(部首表的设立)理据、归部(查检汉字所归属的部首)次序、位置等各种规律。
第三,在前两项研究基础之上,制订更合理、查检更便捷的汉字部首表、检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