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两岸语言文字交流与合作协调小组主办,韩山师范学院承办,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共同协办的第三届“两岸语言文字调查研究与语文生活”研讨会于2019年10月25至28日在广东省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顺利召开,来自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10多所院校和科研机构的6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古城潮州,共享学术盛宴。本届会议由教育部两岸语言文字交流与合作协调小组现任秘书长刘朋建教授、前任秘书长张世平教授分别致辞。小组原负责人李宇明教授做大会主旨报告。
本次研讨会聚焦两岸汉字规范标准对比研究、两岸辞书编纂与使用研究、两岸语言教育研究、在陆台胞语言服务研究、两岸盲文和手语研究等议题,会议采取了大会主旨报告、专题交流、分组论文报告的形式,两岸学者讨论热烈,研讨成果丰硕。会议论文形成五个关注点“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两岸辞书编纂”“关注汉语学习研究”“关注语言生活调查”“关注语言基础研究”。来自台湾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同仁深度交流两岸语言文字生活的动态与问题、高度重视两岸语文生活的融通与变化。
苏新春主任的报告主题是《两岸关系走势对语言政策的影响》,报告主要从两岸之“语言”研究、两岸的“语言政策”研究、两岸关系对语言政策的影响三大方面阐述了当前两岸语言研究及语言政策研究的现状及趋势,苏新春认为对台语言政策既不能一锤定音、一杆子捅到底、简单从事;也不能胸中无数、临时抱佛脚、前后失据。要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要有足够的思想认识与完全准备,尤需语言学工作者对两岸语言政策有所考虑,有所准备。职责所在,无所回避。

余桂林编审的报告主题为《加快编纂两岸融媒体词典》,余桂林报告说“通过融媒体辞书,将网络的交互性特点运用于内容创作当中。辞书内容中包含有多个链接,用户可选择不同的链接,读到不同的知识。两岸及港澳地区音、字、词、语的融合,分散的内容可以集中为一体。辞书人宜不断探索、积极实践融合理念,依托两岸丰富的优质资源和不断发展的新媒体、新技术,全力打造精品融媒体产品,打造两岸民众方便好用的辞书知识服务平台。”

罗树林副教授的报告主题为《海峡两岸成语词典三字成语收词释义比较研究》,罗树林认为在三字成语的收词上,大陆成语词典突出“全而纯”;台湾成语词典则突出“齐全+实用”。在三字成语的释义上,海峡两岸成语词典均重视探索语源和语义演变,但大陆成语词典倾向于对成语古代意义的挖掘;台湾成语词典倾向于对成语近现代用法的考察。成语的定义不同与惯用语区分标准不明确,是造成两岸词典收词差异的两大主因,而释义体例的多寡与执行不同,是影响两岸词典释义质量的关键因素。

杜晶晶副主任的报告主题为《两岸中小学语文教材主题的人文底色对比研究》,杜晶晶在报告中列出两岸语文教材主题人文性突出的三种差别:数量、序列、角度。大陆涉及人文关系的内容较多,台湾较少;大陆教材主题人文性内容在序列学段之间的质变明显、阶段化特点突出,台湾则前后相承关系明显、持续增量的特点突出;大陆的主题设计多从教学者的意图出发,人文精神的展现多以宏观为特点,台湾的主题设计多从学习者的定位出发,多以微观为特点,有适量的反面、挫折、错误教育的引入。

张先坦教授的报告主题为《两岸汉语词的句法功能差异及其理论阐释》,张先坦认为两岸汉语词的句法功能存在差异,首先,我们应该从语言自身的性质特点去找原因,将此类划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反映客观世界的词的概念意义上的类别,一个是语法结构体中的词的语法意义的类别。其次在原因分析上既要从表面的社会、文化、个人等直接原因分析,也要从本质上的语言自身性质特点的深层次原因深入分析,这样更容易推动两岸语言学界形成对汉语现象的共识,减少学术中不必要的分歧。

同时,我中心师生还对两岸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做了调查研究。具体包括肖模艳副教授的《在陆台湾教师语文生活调查研究》;张为讲师的《基于定量统计分析的台湾网络词简体使用情况》;龙东华博士研究生的《台湾地区东南亚新住民语言研究》。此外,余桂林编审为小组报告第一分会场的主持人,并为整个大会做了总结发言;杜晶晶副教授为小组报告第二分会场的主持人。

“两岸语言文字交流与合作协调小组”成立于2013年,2015年协调小组发起“两岸语言文字调查研究与语文生活”研讨会,会议以“求同化异、便利应用”为宗旨,关注两岸的现实语言生活,以进一步推动两岸语言文字的交流与合作。前两届会议分别在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成功举办,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