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两岸语言文字调查研究与语文生活”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办

发布时间:[2017-12-07]  阅读次数:


121日至3日,第二届两岸语言文字调查研究与语文生活研讨会在厦门大学漳州校区隆重举行。此次会议是由两岸语言文字交流与合作协调小组(后简称“两岸协调小组”)主办,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文教融合平台、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本次会议是继2015年4月在福州召开的第一届研讨会之后,在两岸协调小组的领导下,本着“求同化异、便利应用的宗旨,关注两岸的现实语言生活,进一步推动两岸语言文字的交流与合作的又一次盛会。大会共有来自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的70余位专家学者莅临,学术大家云集。

会议得到了教育部、国家语委的高度重视,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刘宏副司长,两岸协调小组秘书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张世平所长,协调小组副秘书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肖航研究员,协调小组副秘书长、北京语言大学戴红亮教授等均莅临现场并指导。

12月2日上午,研讨会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仪式由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新春教授主持。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副院长鲁同安,厦门大学中文系李如龙教授,台湾声韵学会前会长、台湾政治大学竺家宁教授,语信司刘宏副司长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苏新春教授主持开幕式

鲁同安副院长代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对到场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此次承办“两岸语言文字调查研究与语文生活”研讨会,其丰硕成果一定会给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带来新的机遇与发展。

鲁同安副院长致辞

厦门大学语言学知名学者李如龙教授致辞中表示,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稳定离不开语言文字政策,华人地区和谐、通畅、规范、多彩的语文生活离不开学者的调查研究。还进一步指出,两岸语言文字研究工作中需要注意:汉语已经走向世界,学者应该对汉语这一民族共同语、世界共通语的发展进行调查,给国家指定规范提供参考;保护语言资源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必要措施,学校应配合方言教育,使学生既学好普通话,也不忘记方言母语;境外华文要达到书同文,需要求同化异的宽松政策。

李如龙教授致辞

台湾声韵学会前会长、台湾政治大学竺家宁教授也表示学术交流要依托政策的开放,回顾了两岸语言学界的交流这些年不断走向快捷、便利的过程,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竺家宁教授致辞

刘宏副司长总结了近年来两岸语言交流的丰硕成果,强调了语言文字交流平台在两岸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指出:两岸语言文字交流合作是《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大背景下,挑战与机遇同在。我们应利用多种渠道,搭建交流的平台,强化两岸同文同语、休戚与共的共同认识,不断提高合作水平。

刘宏副司长致辞

会议开幕前还收到了两岸协调小组组长李宇明教授专程发来的贺信。贺信由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文传学院卜祥忠副教授在开幕式上宣读。李宇明教授贺信中指出了“大华语”研究的重要性与现实性,并向青年学者提出要求与期望。

12月2日至3日,会议展开了2场大会报告和3场分会场报告。共有49名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的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主题发言。2场大会报告的发言内容主要涉及两岸语言生活的实态描写,关注两岸语言的异同与互动,并介绍了两岸语言研究中汉字繁简转换技术的更新、《全球华语大词典》的编纂与出版等重大成果。3场分会场报告分别围绕两岸的语言、社会与文化,教材对比,词汇与辞书,汉字与字音,教育教学与语言,文字与文学等六个主题进行。

黄德宽教授在开幕式大会报告上作汉字的延续性与稳定性”的主题发言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苏金智研究员

在第一分会场作闽南话的使用与海峡两岸文化认同 ”的主题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刁晏斌教授

在第二分会场作“迈向两岸语言对比研究的2.0版本”的主题发言


台湾中央大学李淑萍副教授在第三分会场

作“常见四字成语‘也作、亦作’词例之辨析”主题发言

澳门大学徐杰教授在闭幕式大会报告上作

“普通话区域变体的体系性、稳定性和可理解性”主题发言

2017 年 12 月 3号上午,研讨会举行闭幕式,仪式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两岸协调小组副秘书长肖航主持。

肖航研究员主持闭幕式

在闭幕式的自由发言时间,泉州师范学院林华东教授率先发言表示,感谢主办方的辛勤付出。接着,林教授从敬畏学科、感慨未来谈起,提出语言学的发展需要政府、需要民众,更需要学者,呼吁在场的专家学者继续耕耘,为实现两岸语言文字的长足发展共同努力。

苏新春教授以此次办会的体验为切入点,指出本次研讨会的重点在于“合作、协调”,在于加强两岸的沟通来往,要合作就要增进了解,就要通过沟通达到共识。因此,在会议议程及内容的安排上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力争营造友好轻松的交流氛围。

其后,台湾淡江大学卢国屏教授分享了两次参与“两岸语言文字调查研究与语文生活”研讨会的不同感受,以台湾学者的身份再次对本次研讨会提供的良好交流机会表示感谢。

卢国屏教授发言

专家学者自由发言之后,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两岸协调小组秘书长张世平对大会作总结发言。首先,张世平所长对此次研讨会的规模、办会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度评价了厦门大学苏新春教授团队一年多来为会议的圆满举行所做的工作。张所长同时指出,随着两岸各领域交流的不断发展,两岸语言文字使用也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在新形势下,两岸语言学界专家学者能够持续不断地在学术研究上进行交流与探讨,是“心灵契合”的体现,也是对两岸融合发展作出的有力推动。两岸语言文字研究是对政府工作的咨政,同时也为两岸社会生活中的语言应用提出了指导,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

张世平研究员作大会总结发言

本次研讨会为使两岸学者得到更充分地交流,还在12月1日至3日主会议的常规议程之外,举行了3场专题座谈会。12月1日下午的两岸叙事文化学者座谈会,由台湾东华大学李正芬教授作了题为“叙事培力与地方传播——以东台湾为实践场域”的报告,介绍了台湾东华大学叙事文化工作坊研究计划和进展,为两岸语用中心“教学、学问、社会”三者相结合的发展目标与模式提供了参考。

两岸叙事文化学者座谈会现场

12月2日晚,举办了“台湾中小学语言使用状况调查研究”专题工作坊座谈。本次座谈会是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苏新春教授团队与台湾中央大学廖湘美副教授团队共同承担的同名课题的工作会议。台湾团队成员对近期调研成果作了汇报,苏新春教授对研究工作的下一步规划作了详细说明。

“台湾中小学语言使用状况调查研究”专题工作坊座谈会现场

   

12月3日晚,还举行了两岸部分高校办学经验交流会,两岸高校特邀嘉宾共聚一堂。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教授、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主任杨自平教授、台湾淡江大学卢国屏教授、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陈练军副教授等高校代表分别发言,就两岸高校中文学科的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此次“两岸语言文字调查研究与语文生活”研讨会,形式丰富多样、会议成效显著,为两岸语言研究学界的交流与合作谱写了崭新篇章。

(吕峡、周飞供稿,易欣等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