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汉语词汇语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澳门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14-06-14]  阅读次数:

610日—11日,第十五届汉语词汇语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CLSW2014)在澳门大学何贤会议中心召开。本届会议由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和澳门语言学会联合主办。厦门大学中文系苏新春教授作为本届大会主席主持了会议开幕式,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徐杰院长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香港理工大学黄居仁教授代表学术委员会做了报告,台湾中央研究院资讯科学研究所陈克建教授作为嘉宾致辞。

会议分为主题演讲和分组讨论两部分。俞士汶(北京大学)、黄居仁(香港理工大学)、袁毓林(北京大学)、刁彦斌(北京师范大学)、蒋严(香港理工大学)、谢舒凯(台湾大学)、井茁(美国俄勒冈大学)、陈克建(台湾中央研究院)、姬东鸿(武汉大学)、苏新春(厦门大学)先后发表了主题演讲。小组讨论共有六个小组,分两天进行了讨论,一共宣读了60余篇论文。会后各小组主持人对本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了总结。

厦门大学中文系苏新春教授、硕士研究生刘锐参加了本次会议。苏新春教授发表了题为《人用、机用两种词汇研究的冲突与调整》的主题报告,高屋建瓴地阐述了人用、机用两种词汇研究的异同,为语言研究与计算机科学更加紧密的结合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报告凸显了本次会议的议题特点,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同和热烈讨论。刘锐宣读了题为《“疼痛描述类词汇”与语言对疼痛体验的表征》的论文,从词汇语义着眼探讨了语言对疼痛认知的表征方式,分析了词汇语义的颗粒性和认知影响因素。论文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中肯意见。

最后,大会主席苏新春教授对本届会议情况进行了总结,认为本次会议内容丰富,讨论热烈,广泛涉及了汉语词汇语义学的各项议题,凸显了语言学研究与计算机科学相辅相成的特点,提升了会议的学术水平,为本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汉语词汇语义学国际研讨会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 Workshop,简称CLSW) 由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郑锦全先生、北京大学俞士汶教授与香港理工大学黄居仁先生等联合倡办。自2000年起先后在香港、北京、台北、新加坡、厦门、新竹、烟台、苏州、武汉和郑州等地举行。继澳门大学举办第十五届会议(CLSW2014)之后,第十六届会议(CLSW2015)将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第十七届会议(CLSW2016)将在南洋理工大学举行。相关信息请访问会议网站:http://dcc.blcu.edu.cn/clsw/2014/index.html

【苏新春教授主持会议】

【部分与会学者合影】

附录:会议主题报告题目

俞士汶:综合型语言知识库暨汉语成语知识库

黄居仁:汉语量词与知识本体

袁毓林:汉语词义识解的乐观主义取向

刁晏斌:借形赋义:当代汉语中一种常用的语义扩张模式

蒋严:On the Lexical Meaning of Conditional Connectives in Chinese

谢舒凯:巨量词库下的应用词汇学:以词汇的生命量度为例

井茁:Emerging social categories and social antagonisms in Chinesecyber-lexicon

陈克健:词汇语义表达及语义语法互动研究

姬东鸿:汉语的特征结构

苏新春:人用词汇研究与机用词汇研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