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 台湾语言文字问题研究成果(1990-2014)

发布时间:[2014-07-17]  阅读次数: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是2005年由教育部语言信息管理司与厦门大学共建的研究平台(旧称“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语言分中心”)。虽然中心自成立以来只有短短十年的时间,但中心成员对于台湾语言文字问题的关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自1990年以来,中心成员对台湾语言文字的相关问题和热点事件一直都保持着密切的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 中心对台湾语言文字问题的研究历史

  自1990年至今,中心成员致力于对台湾语言文字问题的研究,共计参与项目、学术会议、赴台交流学习等活动50多项,发表论文30来篇,提交咨政报告2篇:

1990年:

许长安.海峡两岸的语文建设[J].台湾研究集刊,1990.(02/03).

1992年:

   许长安.海峡两岸用字比较[J].语文建设,1992.(01).

1993年:

许长安.闽台两省推行共同语的比较研究.许长安主编,同祖同根,源远流长[M]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1993.

2002年:

许长安.台湾“通用拼音”述评[J].厦门大学学报,2002.(03).

2003年:

苏新春.台湾新词语研究与特点[J].厦门大学学报,2003.(2).

许长安.台湾“标准字体”评介[J].语言文字应用,2003.(04).

许长安.台湾“语文台独”述评.苏培成主编,语文现代化论丛(第5辑)[C]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许长安.海峡两岸字形标准比较.台湾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编第七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台北:台湾世界华文出版社,2003.

许长安.台湾语文论争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纠葛.刘登翰主编文化亲缘与两岸关系[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2003年,苏新春教授主持福建省社科项目——“台湾当代语言变化及社会文化意义”;

2004年:

许长安.台湾的拼音之争[J].语言文字周报,2004.(02).

许长安.台湾整理汉字概述.李宇明、费锦昌主编汉字规范百家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005年:

许长安.台湾的汉字标准化.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编中国文字研究(第6辑)[C]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2005年10月至2006年1月,刘扬涛(博士一年级)赴台交流3个月。

2006年:

许长安.海峡两岸笔顺规范比较.苏培成主编,语文现代化论丛(第6辑)[C]北京:语文出版社,2006.

许长安.台湾地区的语文政策及其论争.教育部语用所社会语言学与媒体语言研究室编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第四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2006.

许长安.台湾语言生活近况[J].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

许长安.台湾推行国语的历史与否定国语的逆流[J].语言文字周报,2006.(05).

2006年,李焱副教授主持中心立项:“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纲要下的国语教材语言面貌分析”;

2006年5月23日至25日,苏新春教授参加台湾交通大学学术会议:“第七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提交论文《现代汉语类义词词库建构中的几个问题——兼评台湾国语委的两个词汇分类表》。

2007年:

许长安.台湾的乡土语言教学书评.王铁琨等编一生有光—周有光先生百年寿辰纪念文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许长安.海峡两岸“书同文”研究.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两岸关系理论福建研究基地主编,“构建和谐海峡 促进祖国统一”课题调研论文集[C]福建, 200711.

2008年:

许长安.台湾的语文政策沿革及语文使用现状.马庆株主编,语文现代化论丛(第7辑)[C]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2009年:

2009年,中心课题,“基础教育阶段1-6年级语文教材生字教学用字专项调查”;

许长安.马英九“识正书简”述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2009年6月11日,苏新春教授参加台湾学术会议:“第四届海峡两岸现代汉语问题研讨会”,提交论文《海峡两岸基础教育语文课大纲与教材对比分析》。

2011年:

许长安.光复初期台湾的国语运动.杨彦杰主编,光复初期台湾的国语运动[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2011年,苏新春教授主持福建省社科项目——“海峡两岸当代汉语词汇对比研究”;

2011年,赵怿怡老师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海峡两岸基础教育教材语言比研究”;

2011年1月至7月,苏新春受聘为中央大学客座教授。

2011年5月3至5日,苏新春教授参加台湾大学语言研究所学术会议:“第十二届汉语词汇语义研讨会”,提交论文《词语分类系统中同级义类中实现关联性的意义与改进》。

2012年:

苏新春,张期达.台湾新闻用语时政风格分析——以《联合新闻网》《自由时报电子报》《人间福报》为例[J].澳门语言文化研究,2012.(11).

2012年5月19至20日,苏新春教授在台湾中央大学作学术报告:“中国大陆近五年社会语言学热点问题”。

2012年5月19至20日,苏新春教授参加台湾东华大学学术会议:“台湾声韵学会第30届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若干语音问题》。

2012年10月25至26日,苏新春教授参加台湾中央大学学术会议:“中国经典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十三经天字语义分析》。

2012年9月,台湾翰林版中小学教材主编宋裕先生访问教材中心,与师生举行座谈会,并出席第4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研讨会(井冈山)——这是台湾学者造访中心的情况

2012年10月25至26日,刘锐参加台湾中央大学学术会议:“中国经典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十三经天字语义分析》

2013年:

2013年,苏新春教授主持厦门大学哲社科繁荣计划课题——“台湾语言文字问题及20世纪基础教育语文教材语言状况研究”;

2013年,苏新春教授主持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十五”科研项目——“台湾基础教育教材语言现状与语言能力培养的启示”;

2013年,中心课题,“大陆台湾中小学语文教材课文选文对比”;

2013咨政报告——《从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语文教材选文对比看小学生的“减负”》,被国家主管行政部门采纳;

2013咨政报告——《台湾语言文字问题对策研究》,被国家主管行政部门采纳。

2013年6月7至11日,苏新春教授参加台湾师范大学学术会议:“国际中国语言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提交论文《基础教育学习词表性质与认知研制法》。

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现代汉语研讨会(福建泉州,2013.11),参会人:郭光明,提交论文:《台湾中小学历史地理教材编纂中的两次统独观大较量——评郝柏村与谢大宁两次投书引发的大讨论》

第七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暨首届跨境语言研究论坛 (广西百色,2013.11),参会人:郭光明,提交论文:《试论马英九主政时期的语言文字政策》

2014年:

苏新春.中国大陆与台湾中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比较[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4.(2).

第三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现代汉语研讨会(山东烟台,2014.7),参会人:郭光明、郑维宇,提交论文:《求同化异——两岸繁简字论争之我见》、《试论民进党的语言文字政策对两岸统一的促进作用》

方慧(硕士二年级)2014年2月至6月利用台湾交流机会进行了《台湾大学生语言使用情况调查》,分别对台北的阳明大学,辅仁大学,台中的东海大学,高雄的中山大学,花莲的东华大学这五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针对不同学科抽样调查共收集532份问卷。通过问卷全面深入了解台湾大学生语言能力,语言使用情况及语言意识态度等问题。

二、中心对现实语言文字问题的关注
   
自中心2005年成立以来,我们中心一直比较关注两岸教育教材语言问题、台湾语言文字问题,以及台湾语言文字的现实问题,在这些热点问题的明确指引下,中心成员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台湾语言文字现实问题

   1、自2002年1月,许长安教授、苏新春教授开始编纂《台湾语文资料》,一年12期,目前已编纂了100多期,每期内容包括“国语生活及国语教学”、“华语文教学”、“方言及母语教学”、“少数民族语言”、“外语”和“两岸交流及对岸视点”等版块,从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台湾语言文字问题的最新动向。

  2、2013咨政报告——《从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语文教材选文对比看小学生的“减负”》,被国家主管行政部门采纳;

  3、2013咨政报告——《台湾语言文字问题对策研究》,被国家主管行政部门采纳。

(二)台湾语言文字政策问题

  1990——2014年,中心成员共发表关于台湾语言文字问题的研究论文20余篇,著作五部(含出版中):

(1)许长安.语文耕耘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3.

(2)许长安.台湾语文政策概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许长安.《台湾语文观察》(九州出版社,出版中。)

(4)许长安.《语文耕耘集(续)》(厦大出版社,出版中。)

(5)苏新春.《台湾语言文字问题对策研究》(厦大出版社,出版中。)

(三)两岸教育教材语言问题

1、2006——2014年,中心成员共主持关于两岸教育教材问题的课题6项:

(1)2006年,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语言分中心立项:“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纲要下的国语教材语言面貌分析”,承担者李焱;

  (2)2009年,中心课题,“基础教育阶段1-6年级语文教材生字教学用字专项调查”;

  (3)2011年,赵怿怡老师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海峡两岸基础教育教材语言比研究”;

  (4)2013年,苏新春教授主持厦门大学哲社科繁荣计划课题——“台湾语言文字问题及20世纪基础教育语文教材语言状况研究”;

  (5)2013年,苏新春教授主持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十五”科研项目——“台湾基础教育教材语言现状与语言能力培养的启示”;

  (6)2013年,中心课题,“大陆台湾中小学语文教材课文选文对比”。

2、2009——2014年,中心成员共发表关于两岸教育教材问题的研究论文5篇

  (1)2009年,苏新春“基础教育阶段1-6年级语文教材生字教学用字专项调查”(见绿皮书);

  (2)2011年,苏新春,《海峡两岸基础教育语文课程大纲之比较》,刊《二十一世纪初叶****汉语变异》,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2013年,苏新春,“大陆台湾中小学语文教材课文选文对比”(见绿皮书);

  (4)2014年.苏新春.中国大陆与台湾中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比较[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5)苏新春,郭光明.台湾中小学历史地理教材编纂中的两次统独观大较量——评郝柏村与谢大宁两次投书引发的大讨论(待刊)

三、中心老师和台湾学者互访的情况

1、2011年1月至7月,苏新春受聘为中央大学客座教授。

2、2006年5月23日至25日,苏新春教授参加台湾交通大学学术会议:“第七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提交论文《现代汉语类义词词库建构中的几个问题——兼评台湾国语委的两个词汇分类表》。

3、2009年6月11日,苏新春教授参加台湾学术会议:“第四届海峡两岸现代汉语问题研讨会”,提交论文《海峡两岸基础教育语文课大纲与教材对比分析》。

4、2011年5月3至5日,苏新春教授参加台湾大学语言研究所学术会议:“第十二届汉语词汇语义研讨会”,提交论文《词语分类系统中同级义类中实现关联性的意义与改进》。

5、2012年5月19至20日,苏新春教授在台湾中央大学作学术报告:“中国大陆近五年社会语言学热点问题”。

6、2012年5月19至20日,苏新春教授参加台湾东华大学学术会议:“台湾声韵学会第30届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若干语音问题》。

7、2012年10月25至26日,苏新春教授参加台湾中央大学学术会议:“中国经典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十三经天字语义分析》。

8、2013年6月7至11日,苏新春教授参加台湾师范大学学术会议:“国际中国语言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提交论文《基础教育学习词表性质与认知研制法》。

9、2012年9月,台湾翰林版中小学教材主编宋裕先生访问教材中心,与师生举行座谈会,并出席第4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研讨会(井冈山)——这是台湾学者造访中心的情况

四、研究生参与相关研究的情况

1.参加与台湾有关的学术会议:

(1)2012年10月25至26日,刘锐参加台湾中央大学学术会议:“中国经典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十三经天字语义分析》

(2)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现代汉语研讨会(福建泉州,2013.11),参会人:郭光明,提交论文:《台湾中小学历史地理教材编纂中的两次统独观大较量——评郝柏村与谢大宁两次投书引发的大讨论》

(3)第七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暨首届跨境语言研究论坛 (广西百色,2013.11),参会人:郭光明,提交论文:《试论马英九主政时期的语言文字政策》

(4)第三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现代汉语研讨会(山东烟台,2014.7),参会人:郭光明、郑维宇,提交论文:《求同化异——两岸繁简字论争之我见》、《试论民进党的语言文字政策对两岸统一的促进作用》

2.赴台实地交流学习:

(1)2005年10月至2006年1月,刘扬涛(博士一年级)赴台交流3个月。

(2)方慧(硕士二年级)2014年2月至6月利用台湾交流机会进行了《台湾大学生语言使用情况调查》,分别对台北的阳明大学,辅仁大学,台中的东海大学,高雄的中山大学,花莲的东华大学这五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针对不同学科抽样调查共收集532份问卷。通过问卷全面深入了解台湾大学生语言能力,语言使用情况及语言意识态度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