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2月23日19:00,厦门大学语言学沙龙第300期暨15周年纪念活动在我系南光一320教室隆重举行。
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泽芝老师首先介绍了今晚出席会议的各位嘉宾,他们分别是:信息科学系的李堂秋教授、史晓东教授、海外教育学院的方环海教授、嘉庚学院的杜晶晶老师、南方基地的赵蓉老师、中文系的苏新春教授、赵怿怡老师、许彬彬老师,并对莅临沙龙的各位老师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现任沙龙主持,2012级博士生罗树林同学作了《厦大语言学沙龙历史简介》的报告,从“成立篇”“发展篇”“成果篇”“大事记”“致谢”五个方面,用真实的图片,详细的统计对沙龙的历史进行了细致梳理和回顾。他说,我们回忆历史,一方面是为了向对沙龙作出贡献的前辈致敬,是前人植的树,我们才可以乘凉;另一方面是为了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把沙龙做好做精,把沙龙精神更好地发扬光大,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让同学们能及时吸收到学术界最前沿的学科知识,是我们沙龙一贯的信念和宗旨。
各位老师纷纷表示沙龙能坚持15年,做到300期实属不易。苏新春教授首先追忆了沙龙的历史,对支持沙龙建设的各级领导表示感谢。李堂秋教授称赞沙龙这种形式非常好。史晓东老师从具体的《汉字简繁转换》谈起,谈到了沙龙在加强学科交流方面的经验。方环海老师用了三个关键词“坚守”“分享”“期待”概括了沙龙历史,并希望以后加强和沙龙的切磋,他认为,厦大语言学沙龙可以和信息科技系沙龙、海外教育学院沙龙加强沟通和来往。苏新春老师指出,“独学而无友”,如果能首先跨学科、跨专业的学术交流将是我们沙龙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组织形式。在座各位老师都纷纷表示赞同。
苏新春教授最后还作了《应用语言学的国家需求与责任》的报告,他例举了李宇明、屈哨兵等10几位国内语言学专家对应用语言学学科前景的看法,力证了国家对应用语言学学科的重视。他既谈到了国家的上位概念国际,指出语言是一种文化软实力;又谈到了国家的下位概念地方,指出地方语言的标准制定也很重要。苏老师的报告可以说既谈到宏观层面,又谈到微观层面;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
厦大语言学专业的硕、博士同学围绕这个议题都纷纷发言,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会议结束时,主持人对各位老师的出席再次表示感谢,并邀请各位老师在方便的时候再次光临我们沙龙。
厦门大学宣传部对本次沙龙进行了摄像报道。